[发明专利]一种微型压电厚膜振子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5446.9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3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志;宗浩然;赵奎鹏;袁钰恒;李岩;蒋朝阳;王伦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N2/12 | 分类号: | H02N2/12;H02N2/04 |
代理公司: | 辽宁鸿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苗青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压电 厚膜振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压电厚膜振子,包括压电陶瓷厚膜、下电极、弹性体、分区上电极。该振子的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环形和直线形,通过给压电陶瓷施加交变电压激励出振子的驱动模态,使振子表面形成波形,实现动子不同的运动。压电陶瓷厚度介于薄膜和厚膜之间,兼具块材与薄膜的优点,驱动力大、驱动电压低。本发明通过电流体喷印技术直接将压电陶瓷厚膜喷印至下电极表面,通过共烧技术使弹性体、下电极和压电陶瓷厚膜形成无界面的整体,实现压电陶瓷厚膜和弹性体的一体化体系,显著提高了压电陶瓷和弹性体的结合强度,并提高了振子的驱动性能和长期可靠性,实现了微型化、大驱动力的压电振子制备,能满足狭小空间驱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型压电驱动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压电厚膜振子。
背景技术
超声电机是将电能直接转换成机械能的新型电机,因为其控制性能好、定位精度高、响应快等优点,在半导体制造业、工业自动化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振子是超声电机的核心部件,其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环形和直线形,通过给压电陶瓷施加交变电压激励出振子的驱动模态,实现动子的运动,其中环形振子实现驱动旋转运动,直线形振子实现驱动直线运动。目前,压电陶瓷结构主要采用薄膜或者块材。其中,基于薄膜的微型压电振子存在功率密度小、驱动力小、输出扭矩不足的问题,而制备工艺涉及到化学气相沉积、溅射、刻蚀等复杂工艺,制造过程复杂。基于块材的压电振子,通常采用将压电块材粘接在弹性体上,由于粘接胶的蠕变和柔性连接,导致振动能量衰减、工作稳定性降低和灵敏性受限。此外,压电快材是硬脆材料,难以加工成微小尺寸,限制了压电振子的微型化。
论文“基于PZT薄膜的压电超声行波电机设计与研究”中采用MEMS微加工工艺制备压电陶瓷薄膜,该工艺制作过程复杂,并且压电薄膜驱动器的驱动力小、输出扭矩不足。
专利号为201020219439.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行波超声电机。其中压电陶瓷通过粘贴方式固定在超声电机的定子(振子)下表面,该固定方式存在精度受限问题,并且随着超声电机尺寸的减小,工艺难度大大增加;而且胶层的存在使压电陶瓷的振动无法完全传递至弹性体上,降低了超声电机的驱动性能。此外,该专利中的超声电机只能实现旋转运动,无法直接实现直线运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压电厚膜振子。该振子的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环形和直线形,通过给压电陶瓷施加交变电压激励出振子的驱动模态,使振子表面形成波形,实现动子不同的运动,其中环形振子实现驱动旋转运动,直线形振子实现驱动直线运动。该振子采用压电陶瓷厚膜进行驱动,压电陶瓷厚度介于薄膜和厚膜之间,兼具块材与薄膜的优点,驱动力大、驱动电压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型压电厚膜振子,包括弹性体1、下电极2、压电陶瓷厚膜3和分区上电极4。
所述弹性体1上部分布齿形结构,下部为平面结构;所述下电极2制备在弹性体1底部;所述压电陶瓷厚膜3通过电流体喷印技术直接将压电陶瓷厚膜3喷印至下电极2表面,通过高温共烧技术实现压电陶瓷3和弹性体1的一体化体系,使压电陶瓷厚膜3的振动无损地传递给弹性体1,进而在弹性体1的齿面激振出波形;所述分区上电极4制备在压电陶瓷厚膜3表面。
所述弹性体1采用环形或直线形结构,由环形的弹性体1组成的振子能实现驱动旋转运动,由直线形的弹性体1组成的振子能实现驱动直线运动。
所述压电陶瓷厚膜3的厚度为1μm至1mm。
所述压电陶瓷厚膜3通过以下方式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未经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54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