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热试验基于系统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04108.3 | 申请日: | 2021-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5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明;柏志青;吕筱东;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 地址: | 211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试验 基于 系统 模型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结构热试验基于系统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地面结构热试验系统数学模型;
利用跟踪误差、非线性函数、分数阶微分和分数阶积分构建非线性分数阶滑模面方程;
基于所述结构热试验系统数学模型、所述非线性分数阶滑模面、超螺旋趋近率和时间延时观测器,构建可控硅导通角α(t)的控制器;
建立Lyapunov函数V(s),满足V(s)正定,半负定,得到验证收敛性收敛于平衡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热试验基于系统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输入输出能量守恒等式,得到当前温度T1和双向晶闸管的导通角α之间的数学关系,即所述数学模型,包括,
Q=w
其中,w是电源提供的电能,Q是结构热试验加热元件吸收的电热能,等式左边分别为用于结构热试验加热元件自身消耗的内能、对流换热过程中损失的热能、热传导过程中损失的热能、热辐射效应输出的热能,c、m、T1、T0、A、ε、Δt分别为结构热试验加热元件的比热容、质量、当前温度、初始温度、表面积、黑度系数、工作时间,β、λ、σ、F分别为对流换热系数、导热系数、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角系数,等式右边UI为输入电压即电源两端电压,R为结构热试验加热元件电阻之和,α为双向晶闸管的导通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热试验基于系统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其中,是T1对时间的导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结构热试验基于系统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非线性分数阶滑模面方程,包括,
定义跟踪误差表达式为:
e(t)=T1*-T1
其中,T1*为T1的目标值,e(t)为跟踪误差;
非线性函数fal(e,γ,η)包括,
其中,γ和η用于非线性函数调参,0<γ<1,η0;
其中,和用于滑模面调节参数,和分别为分数阶的微分和分数阶的积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热试验基于系统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延时观测器包括,
其中,为结构热试验系统的输入扰动,为G(t)的观测值,v为延时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热试验基于系统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螺旋趋近率包括,
其中,λ3和λ4是超螺旋趋近率调参系数,λ30,λ40,是观测误差且存在上界,误差上界满足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热试验基于系统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导通角α的控制器包括,
其中,为期望输出温度T1*的导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热试验基于系统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yapunov函数,包括,
其中,V(s)为Lyapunov函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热试验基于系统模型的滑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收敛性验证包括,
V(s)0
其中,为V(s)的导数;
δT=[|s(t)|1/2sign(s(t))-λ4∫sign(s(t))dt],
当条件满足时,即存在使得s能够收敛到稳定状态s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41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通用型配电网故障在线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的金融服务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