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乘客交叉感染的智能电梯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03570.1 | 申请日: | 2021-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6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陆跃俭;杨晨曦;李萌萌;马超;李斌;许旭晨;郑学励;谢文美;包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施塔德电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1/46;A61L2/04;A61L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田方正 |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乘客 交叉感染 智能 电梯 | ||
一种防止乘客交叉感染的智能电梯,包括电梯轿厢和控制器,所述电梯轿厢内的四壁上均设有轿厢壁隔离装置,该装置只要有电源,就可以独立加装于现有电梯结构中,应用范围广;消毒不占用电梯的正常的运行时间,防止人员候梯集聚;结构简洁可靠,成本低,占用空间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止乘客交叉感染的智能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
电梯的轿厢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在新冠疫情的环境下,轿厢内壁上容易附着很多病菌,人员接触轿厢内壁后会出现交叉感染,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对轿厢内壁进行清洗消毒是十分有必要的。
然而实际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在清洗消毒的这段时间内,电梯是不能使用的,对于电梯使用频次极高的场所来说,例如:医院、写字楼、商场等等,会影响乘客通行效率,造成人员集聚;2.消毒过的电梯轿厢会有很重的消毒水味道,轿厢内狭小的空间会使乘客身体产生不适;3.很多集成于电梯的消毒方法需要对现有的轿厢结构进行大改,成本高昂,4.现有的轿厢壁消毒频次不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乘客交叉感染的智能电梯,该电梯的轿厢内壁可以快速、多频次的消毒,防止乘客交叉感染,消毒过程无异味,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于现有的电梯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乘客交叉感染的智能电梯,包括电梯轿厢和控制器,所述电梯轿厢内的四壁上均设有轿厢壁隔离装置;
所述轿厢壁隔离装置具体结构为:包括内隔热板、外隔热板、隔布、安装罩A和安装罩B,所述外隔热板固定于轿厢壁上,所述电梯轿厢内的四壁上均设有轿厢壁隔离装置;
所述轿厢壁隔离装置具体结构为:包括内隔热板、外隔热板、隔布、安装罩A和安装罩B,所述外隔热板固定于轿厢壁上,所述外隔热板上设有若干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均与控制器相连;
所述安装罩A设于轿厢的上部,所述安装罩B设于轿厢的下部,所述安装罩A内设有不少于2个电动卷轴,所述安装罩B内设有不少于3个电动卷轴,电动卷轴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隔布依次绕过上下的每个电动卷轴后首尾相接,所述内隔热板上部分与安装罩A内壁相接,但内隔热板上端面不与安装罩A内壁相接,所述内隔热板下部分与安装罩B内壁相接,但内隔热板下端面不与安装罩B内壁相接,所述内隔热板插于离乘客最近的两层隔布之间;
电梯控制面板上下各设有一组轿厢壁隔离装置。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隔布的表面为磨砂状,所述隔布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丙烯或银离子杀菌布其中之一。
优选的,所述电梯采用非接触式的呼梯装置。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电阻丝,且加热温度不低于50摄氏度。
优选的,所述内隔热板和外隔热板的材质为聚氨酯或酚醛泡沫塑料。
优选的,装罩A和安装罩B内也设有隔热物。
每隔一段时间,控制电动卷轴转动一定圈数,进而移动隔布,将内隔热板和外隔热板之间经过高温消毒的隔布带到轿厢内乘客一侧,将轿厢内乘客接触过的部分带到内隔热板和外隔热板之间高温消毒,这样就始终保证轿厢内壁人员易接触部分是安全无毒的。
将隔布在一定空间内来回弯折,不仅可以大大的减小装置的体积,还能保证对收进内隔热板和外隔热板之间的隔布有充足的消毒时间,弯折次数越多,则可更多频次转动隔布,即更多频次对轿厢内进行消毒。新冠病毒需要56度高温消毒30分钟,以最低的电动转轴安装数量为例,也可10分钟转动一次隔布,即10分钟对轿厢内进行一次消毒。
优选的方案中,隔布表面为磨砂状,可以大大的增加隔布与电动卷轴之间的摩擦力,方便电动卷轴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施塔德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施塔德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3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