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积灰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3409.4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4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酷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02 | 分类号: | F28F1/02;F28F9/013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罗宏伟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积灰 换热器 | ||
一种耐积灰换热器包括支架、第一芯体、第二芯体、进口集流管以及出口集流管。所述支架包括若干卡持槽。所述第一芯体呈蛇形布置,所述第一芯体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扁管。所述第二芯体呈蛇形布置,所述第二芯体包括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扁管。所述耐积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芯体和所述第二芯体的连接管。所述耐积灰换热器未设置与所述第一扁管以及所述第二扁管相连的任何翅片,从而便于维护。另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扁管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扁管分别卡持在相应的所述卡持槽内,从而提高了结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积灰换热器,属于制冷系统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热器通常包括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连接在所述入口集流管与所述出口集流管之间的扁管以及位于焊接固定于相邻两个扁管之间的翅片。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容易积灰,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耐积灰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积灰换热器,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若干卡持槽;
第一芯体,所述第一芯体呈蛇形布置,所述第一芯体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扁管,所述第一扁管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
第二芯体,所述第二芯体呈蛇形布置,所述第二芯体包括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扁管,所述第二扁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芯体与所述第二芯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层叠;
进口集流管,所述第一芯体与所述进口集流管流体连通;以及
出口集流管,所述第二芯体与所述出口集流管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耐积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芯体和所述第二芯体的连接管;所述耐积灰换热器未设置与所述第一扁管以及所述第二扁管相连的任何翅片;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扁管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扁管分别卡持在相应的所述卡持槽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第一扁管相互平行,所述若干第二扁管相互平行,且所述若干第一扁管与所述若干第二扁管相互平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芯体的所述若干第一扁管与所述第二芯体的所述若干第二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错位布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芯体包括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U型连接部,所述第一U型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芯体的两端;
所述第二芯体包括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U型连接部,所述第二U型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芯体的两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沿相反方向凸伸的若干扁管夹,所述基部位于所述第一芯体以及所述第二芯体之间,同一个所述支撑架上的所述若干扁管夹沿所述基部的纵长方向错位布置;所述卡持槽设于所述扁管夹,其中位于所述基部的一侧的所述卡持槽用以固定所述第一芯体的所述第一扁管,位于所述基部的另一侧的所述卡持槽用以固定所述第二芯体的所述第二扁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布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布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包括与所述第一芯体相连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芯体相连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高度不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芯体、所述第二芯体以及所述连接管是由一根扁管一体折弯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酷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酷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34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