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循环水养殖降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00958.6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8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乾熙;赵民清;张宇韬;卢先培;俞国燕;贾明生;李敏;黄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6 | 分类号: | A01K63/06;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彭东威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ng 利用 循环 养殖 降温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循环水养殖降温系统,包括:LNG储液罐、LNG气化系统、蓄冷装置和循环养殖水处理系统,LNG气化系统包括开架式气化器、浸没燃烧式气化器和空温式气化器,LNG储液罐分别与浸没燃烧式气化器、开架式气化器和蓄冷装置连接,开架式气化器的第一出液口和蓄冷装置的第一出液口均与空温式气化器的进液口连接,空温式气化器的出气口和浸没燃烧式气化器的出气口均与城市用户输气管连接,开架式气化器和蓄冷装置均与循环养殖水处理系统连接。本发明综合利用了通过LNG气化产生的大量冷能来调控养殖水体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养殖水体降温能耗和运行成本的目的,同时不影响天然气用户气体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养殖水体降温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循环水养殖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LNG是以方便运输为目的由天然气在常压下深冷至-162℃液化制取的,在被用于工业原料或燃料之前,需通过换热将其气化,成为常温气态天然气,故拥有大量低温能量。我国进口大量的LNG,并在沿海省市建立了大量的LNG接收站,且目前大部分LNG都是通过海水开架式气化器ORV换热,将海水作为LNG气化热源,但与LNG换热之后的海水主要处理手段仅是进行无害处理后排放回大海,造成了大量的冷能浪费。截至2019年末,我国LNG接收站的年处理能力达7742万吨。经测算,每3000万吨LNG的冷能价值约等于99亿kWh/年的电力,相当于节省38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0万吨。因此,充分利用LNG冷能,对于节能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均有重大意义。
冷水食用海水鱼类在市场上出现的种类繁多,例如三文鱼、虹鳟和鲟鱼等等,具有味道鲜美、肉质紧实、无腥味、小骨刺和营养丰富等特点,故其经济价值高。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冷水食用海水鱼大部分靠传统捕捞。而传统渔业目前普遍面临许多困境:出海捕捞成本日益增加、捕捞风险较高、受季节时间的制约、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循环水养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循环水产养殖普遍受到生产企业的关注,由于其产生的污染少、养殖环境可控、水产品具有卫生保障、克服空间和时间等环境因素的特点,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得到水产养殖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支持。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体温度对于水系生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质参数,它可以直接影响鱼类、虾类等水产生物的生理行为,还会间接影响同一环境中其它的水质参数。在运行经济方面,水温调控中耗能较多,还会增加运行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所以水体温度调控系统的设计效果最终会严重影响养殖产量、水产品的品质和企业的总收益。我国大部分循环水产养殖系统采用消耗电能或燃料的方式对养殖池水体进行温度控制,不仅不节能,还普遍存在能耗较高的特点,并且以消耗燃效的方式对养殖池水体进行温度控制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能源的过度浪费也会导致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增加,增加企业的负担,养殖水体温度调控环节中能源消耗量大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工业化循环水产养殖发展的瓶颈。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循环水养殖降温系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循环水养殖降温系统,使得能够利用LNG能量控制养殖水体的温度,从而达到减少调控养殖水体的能量损耗的目的。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循环水养殖降温系统,包括:LNG储液罐、LNG气化系统、蓄冷装置和循环养殖水处理系统;
所述LNG气化系统包括开架式气化器、浸没燃烧式气化器和空温式气化器;
所述LNG储液罐的出液口分别与所述浸没燃烧式气化器的进液口、所述开架式气化器的第一进液口和所述蓄冷装置的第一进液口连接;
所述开架式气化器的第一出液口和所述蓄冷装置的第一出液口均与所述空温式气化器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空温式气化器的出气口和所述浸没燃烧式气化器的出气口均与城市用户输气管连接;
所述开架式气化器的第二出液口和所述蓄冷装置的第二出液口均与所述循环养殖水处理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09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轧钢板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POSS/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