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生物膜肥水保持剂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99209.6 | 申请日: | 2021-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1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云;李彬;黄娟;夏强;李阳;贺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朴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40;C05G3/8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大***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生物膜 肥水 保持 | ||
本发明提供液体生物膜肥水保持剂,涉及肥料保持技术领域。该液体生物膜肥水保持剂,包括生物发酵高分子量聚谷氨酸和葡聚糖,水溶性成膜材料和膜增强剂,促生、抗逆、抗病功能性增效物质,以肥料助剂的重量百分比计,其重量配比为:生物发酵高分子量聚谷氨酸和葡聚糖含量为60wt%~90wt%,水溶性成膜材料、膜增强剂的含量为2wt%~20wt%,促生、抗逆、抗病等功能性增效物质的含量为1wt%~20wt%。该液体生物膜肥水保持剂,可以增产增收,生物膜保持性肥料处理组产量能够达到等养分常规肥基追处理,在省去拔节肥的同时能够保证产量,具有一定的节肥增效的作用;与市场上的复混肥产品的产量和效益对比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保持技术领域,具体为液体生物膜肥水保持剂。
背景技术
肥料在施入土壤后,不能完全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因为淋失、挥发或被土壤固定等因素而转化为作物不可吸收的形态,因此,常规肥料养分利用率低,肥效期短,无法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目前我国肥料的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35-50%,由于肥料利用率低,我国占地球9%的土地消耗了占世界总量32%的化学肥料,随之带来的是资源消耗严重,农作物品质降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加剧。
因此,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修复改良土壤,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肥料自身特性出发,添加新型肥料助剂,开发新型肥料产品,激活肥料及土壤养分活力,是未来肥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社会健康发展角度,新型肥料具有更高的养分利用率,更少的环境污染,能更好的维持生态平衡,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特别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特制大分子聚谷氨酸、葡聚糖等材料,构建多层生物膜化肥养分空间载体,并将具有促生、抗逆、抗病等功能性增效物质与其高效复合配伍,按一定比例加入传统肥料中,可促进传统肥料功能化,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改善土壤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提供了液体生物膜肥水保持剂。
发明内容
为实现以上保肥、保水、促根、供养、抗逆、改土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液体生物膜肥水保持剂,包括肥料助剂,生物发酵高分子量聚谷氨酸和葡聚糖,水溶性成膜材料和膜增强剂,促生、抗逆、抗病功能性增效物质,以肥料助剂的重量百分比计,其重量配比为:
生物发酵高分子量聚谷氨酸和葡聚糖含量为60wt%~90wt%;
水溶性成膜材料、膜增强剂的含量为2wt%~20wt%;
促生、抗逆、抗病等功能性增效物质的含量为1wt%~20wt%。
优选的,所述水溶性成膜材料为瓜儿胶及聚乙烯醇0.5wt%~5wt%和葡聚糖凝胶0.3wt%~5wt%。
优选的,所述膜增强剂为四硼酸钠2wt%~10wt%。
优选的,所述促生、抗逆、抗病等功能性增效物质包括1wt%~15wt%的褐藻寡糖、0.5wt%~4wt%的壳寡糖和0.2wt%~1wt%的寡聚酸。
液体生物膜肥水保持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配比利用生物发酵高分子量聚谷氨酸和葡聚糖制得800㎏的聚谷氨酸发酵液,在60℃-80℃下保温,并进行搅拌;
S2、按照重量配比利用褐藻寡糖、壳寡糖和寡聚酸制得50kg具有促生、抗逆、抗病等功能性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在边搅拌的情况下添加至S1制备的聚谷氨酸发酵液中;
S3、先将瓜儿胶及聚乙烯醇、葡聚糖凝胶配制成1%-5%水溶液,来制备 120kg的水溶性成膜材料,配合30kg的四硼酸钠,在边搅拌的情况下添加至 S2中的混合溶液中;
S4、在60℃-80℃中再搅拌30-6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放料,定量包装,制得液体生物膜肥水保持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朴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朴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9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