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射频电缆干扰屏蔽增强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98192.2 | 申请日: | 2021-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1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超 |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11/18;H01P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 射频 电缆 干扰 屏蔽 增强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射频电缆干扰屏蔽增强结构,涉及射频电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有对称滑动配合的两屏蔽增强机构;屏蔽增强机构由外屏蔽组件、电缆卡接组件、磁推组件和内屏蔽组件构成;电缆卡接组件、磁推组件和内屏蔽组件均位于外屏蔽组件内部,电缆卡接组件与外屏蔽组件固定连接,磁推组件与电缆卡接组件之间磁性相斥;内屏蔽组件与外屏蔽组件滑动配合,内屏蔽组件与电缆卡接组件之间磁性相斥。本发明通过屏蔽增强机构、电缆卡接组件、定位柱和卡件的设计,可将屏蔽增强机构安装在对接后的同轴射频电缆接口的外部,有效阻断了屏蔽增强机构外部与内部之间的信号辐射,进而大大增加了电缆接口处的干扰屏蔽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射频电缆干扰屏蔽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信及网络的高速发展,连接于电子设备内部或电子设备之间的射频电缆的屏蔽性能显得越来越重要。当有电信号经过射频同轴电缆时,由于天线效应,在耦合作用下电缆既可辐射信号,也能接收信号,从而导致较为严重的电磁兼容问题。并且,随着各类电子设备的急剧增加,电缆遭受电磁干扰,而导致电子设备丢失数据,设备和电缆丧失功能,甚至使整个系统瘫痪的概率越来越大。
但是,本发明申请人在实施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现有的同轴射频电缆对接安装后,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电缆接口处的信号屏蔽,但是一般的屏蔽效果较差,易受到环境影响,目前还没有用于电缆接口外部的屏蔽干扰增强结构;(2)现有的电缆接口屏蔽装置结构固定,无法根据电缆接口大小灵活调节接口处干扰屏蔽范围,导致电缆接口屏蔽装置的适用范围大大降低;(3)现有的电缆接口屏蔽装置一般通过螺丝安装在射频电缆上,不仅大大降低了安装效率,而且不便于进行电缆接口屏蔽装置在电缆上位置的调节。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同轴射频电缆干扰屏蔽增强结构,用以解决上述中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射频电缆干扰屏蔽增强结构,通过定位柱、卡件、外屏蔽组件、电缆卡接组件、磁推组件、内屏蔽组件和驱转组件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同轴射频电缆对接安装后,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电缆接口处的信号屏蔽,但是一般的屏蔽效果较差,易受到环境影响,目前还没有用于电缆接口外部的屏蔽干扰增强结构,无法根据电缆接口大小灵活调节接口处干扰屏蔽范围,现有的电缆接口屏蔽装置一般通过螺丝安装在射频电缆上,不仅大大降低了安装效率,而且不便于进行电缆接口屏蔽装置在电缆上位置的调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同轴射频电缆干扰屏蔽增强结构,包括有对称滑动配合的两屏蔽增强机构;两所述屏蔽增强机构之间滑动配合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通过卡件与屏蔽增强机构卡合固定;所述屏蔽增强机构由外屏蔽组件、电缆卡接组件、磁推组件和内屏蔽组件构成;其中,所述电缆卡接组件、磁推组件和内屏蔽组件均位于外屏蔽组件内部,所述电缆卡接组件与外屏蔽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磁推组件沿电缆卡接组件周侧方向均匀设置且磁推组件与电缆卡接组件之间磁性相斥;所述内屏蔽组件在外屏蔽组件内部沿环向设置且内屏蔽组件与外屏蔽组件滑动配合,所述内屏蔽组件与电缆卡接组件之间磁性相斥;两所述外屏蔽组件内部贯穿设置有驱转组件,所述驱转组件与电缆卡接组件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屏蔽组件包括有防护环体,所述防护环体外表面固定有连接耳板,所述防护环体内表面沿周侧方向均布有若干导向杆;
其中一所述外屏蔽组件的防护环体一端面固定有屏蔽环,另一所述外屏蔽组件的防护环体一端面开设有屏蔽环槽,所述屏蔽环槽与屏蔽环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卡接组件包括有环形固定盘,所述环形固定盘与防护环体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固定盘远离导向杆的侧面通过支杆固定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内表面开设有若干滑孔,所述滑孔内部滑动配合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靠近支撑环内侧的端面安装有电缆卡固球,所述支撑杆靠近支撑环外侧的端面固定有第一弧形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超,未经陈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81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电缆中间接头的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自动化可移动式筛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