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束辐射根茎诱变选育炭用丛生竹新种质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97843.6 | 申请日: | 2021-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5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 发明(设计)人: | 胡尚连;罗学刚;曹颖;黄艳;杨凡钦;王博雅;任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H1/06 |
| 代理公司: | 绵阳远卓弘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71 | 代理人: | 张忠庆 |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束 辐射 根茎 诱变 选育 丛生 种质 方法 | ||
1.一种电子束辐射根茎诱变选育炭用丛生竹新种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浸竹根茎促芽破眠的复合溶液,所述复合溶液各组分浓度为:蔗糖0.6mol/L、氯化钙0.4 mol/L、硝酸钙0.8 mol/L、磷酸二氢铵 0.6 mol/L、天冬酰胺 0.1 mol/L、谷氨酰胺 0.3 mol/L、赤霉素 0.5 mg/L、吲哚丁酸 0.2 mg/L、0.1 mol/L 氨基酸锌、0.05 mol/L 油菜素甾醇、 0.03 mol/L 壳聚糖和 0.05 mol/L 茶皂素;溶液 pH6.5;
步骤二、配制浸竹根茎促芽生长的有机复合溶液,所述有机复合溶液各组分浓度为:活性竹炭粉 500 mg/L、赤霉素0.2 mg/L、细胞激动素0.4 mg/L、6-苄基腺嘌呤0.1 mg/L、接种活菌量浓度为1.5× 1010cfu.kg-1的胶质芽孢杆菌、接种活菌量浓度为2×1010cfu.kg-1的多粘类芽孢杆菌、0.1 mol/L氨基酸锌、0.1 mol/L 油菜素甾醇、0.02 mol/L 虾青素、0.06mol/L 酵母硒、接种活菌量浓度为5×1010cfu.kg-1 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溶液pH6.5;
步骤三、用浸竹根茎促芽破眠的复合溶液浸泡竹根茎,浸泡 6~48 小时,浸泡温度为30℃;
步骤四、采用辐照剂量为 50~600 Gy 的电子束辐照步骤三浸泡后的竹根茎,电子束能量 8~12MeV,功率 15~25kW,频率 80~120Hz;
步骤五、用浸竹根茎促芽生长的有机复合溶液浸泡辐照后的竹根茎,浸泡 6~12 小时,浸泡温度为 30℃;
步骤六、将步骤五浸泡后的竹根茎移栽到培养基质中培养, 30-40 天后长出新笋,40-50 天后形成植株,再用丛生竹专用的 EST-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上述植株进行筛选,获得突变体植株,对其分篼筛选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炭用竹新种质或新品种;
所述步骤六中, EST-SSR 分子标记技术中所用引物选自 SEQ ID NO.1~2、SEQ IDNO.3~4、 SEQ ID NO.5~6、 SEQ ID NO.7~8 中任意一对;
其中,所述 EST-SSR 分子标记技术为:
步骤 1、取叶片,提取基因组 DNA;
步骤 2、以步骤 1 得到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采用 EST-SSR 引物进行EST-SSR PCR扩增;进行 6% 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反应体系 20μL: 0.9μL 2.5mM dNTP混合溶液、5.0μL 2.5mM 2 X GC buffer、0.2μL5U/μL rTaq DNA聚合酶溶液、2.0μL基因组 DNA、0.5μL 10μM SEQ ID NO.1、3、5或7引物溶液、0.5μL 10μM SEQ ID NO.2、4、6或8引物溶液,余量为ddH2O;
反应条件:95℃ 5min;95℃ 30s、53℃ 30s、 72℃ 40s, 34 个循环;72℃ 10min;4℃保存;
所述竹根茎为选取茎秆壁厚 0.7~1.6cm、茎秆横切面维管束密度 6~13个/mm2、导管直径 35~50μm、维管束高 90~110μm、维管束宽 120~210μm 的梁山慈竹、硬头黄竹、佯黄竹、甜龙竹、慈竹中的一种带有笋芽的根茎。
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子束辐射根茎诱变选育炭用丛生竹新种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培养基质为土和草炭以 2∶ 1 重量比混合的基质。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子束辐射根茎诱变选育炭用丛生竹新种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在浸泡的中间时间段施加双频超声60~120min;所述双频超声的交替频率为 35~65kHz 和 125~135kHz,双频超声交替处理的时间为 5min,双频超声的功率为500W。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子束辐射根茎诱变选育炭用丛生竹新种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在浸泡的中间时间段施加双频超声45~90min;所述双频超声的交替频率为 35~65kHz 和 125~135kHz,双频超声交替处理的时间为 5min,双频超声的功率为50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78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