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盐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7692.4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8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珊;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青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A01C21/00;A01G2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范琳 |
地址: | 257442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盐高 油酸 花生 品种 培育 方法 | ||
1.一种耐盐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耐盐花生作为母本,高油酸花生作为父本,进行杂交;
(2)杂交后得到的F1代种子,播种大田,以母本作为对照,去掉与母本表现相同的假杂种;
(3)与母本表现不同的杂种,成熟后按单株收获F2代种子;
(4)收获的F2种子按单株种成株行,生育期间田间观察,标记出苗早、开花集中、株形好的单株,收获期再选择荚果集中、单株结果多的单株,单独收获F3代种子;
(5)收获的F3代种子,利用近红外仪检测脂肪酸含量,以父母本作为对照;
(6)选择油酸含量75%以上的单株,以后育种世代可以不再测定油酸含量;另外选择油酸含量50%-75%的单株,在后代继续测定油酸含量,经过自交纯合,最终选择2对阴性基因纯合、油酸含量75%以上的单株;淘汰油酸含量50%以下的单株;
(7)油酸含量75%以上和50%-75%的F3代单株种子,继续按单株种成株行,选择株形好、单株结果多、荚果整齐、饱满,荚果形状、大小一致、抗病性强的F4代单株种子;
(8)选择的油酸含量75%以上株行中的优良单株直接入选;油酸含量50%-75%株行的单株,继续近红外测定,筛选油酸含量75%以上的单株入选;油酸含量75%的单株为高油酸单株;
(9)入选的F4代高油酸单株种子,在含盐量0.4~0.5%的盐碱地种植,继续按单株种成株行,进行耐盐筛选;生育期田间观察,记载出苗整齐、缺苗少,生育期间生长旺盛、株形直立、分枝数适中、抗倒伏性强、抗病性强的株行,结合成熟后选择结果多、荚果整齐一直的单株,同一株行中性状表现一直的单株混收,形成耐盐高油酸株系;淘汰由于土壤盐碱度高而导致出苗差不整齐、死苗、生长势差等耐盐性差、产量低的株行;
入选的耐盐高油酸株系进行产量鉴定,并进一步进行耐盐筛选鉴定;试验田选择含盐量0.4~0.5%的土壤;试验设置3次重复,每个重复播种1垄;收获后晒干,称重产量;选择产量高、耐盐性强的高油酸株系晋升为品系;
(11)入选的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和耐盐性鉴定;试验田选择含盐量0.4~0.5%的土壤;试验设置3次重复,每个重复播种3垄,以当地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或当地推广品种作为对照;成熟收获后晒干,称重产量;选择产量高、耐盐性强的高油酸品系,参加省品种区域试验,试验通过,申报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盐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选择在含盐量0.5%的盐碱地正常生长的耐盐花生作为母本;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7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盐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株形好的单株为株形直立、分枝数10条以上、生育后期抗倒伏的单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盐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油酸含量75%以上的单株是2对控制油酸含量的阴性基因已经纯合的单株,其后代不会再分离,均为高油酸单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盐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油酸含量50%-75%的单株是2对控制油酸含量的基因为杂合的单株,其后代经自交,会出现阴性纯合的高油酸单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盐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油酸含量50%以下的单株是2对控制油酸含量的显性基因已经纯合,即低油酸的单株,后代不会再分离出高油酸单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盐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9)中播种,均为单粒播种;所述单粒播种中,起垄,垄距80~100cm,每个垄上种2行,垄上小行距25~35cm,穴距16-20cm,每穴播种1粒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青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青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769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