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5419.8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8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冉丹;方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62D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胡影;李红标 |
地址: | 10013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结构 具有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身结构包括:外车身结构,外车身结构具有第一腔室;内车身结构具有第二腔室,内车身结构设置于第一腔室中,内车身结构的外侧壁与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之间间隔开;顶置悬置连接内车身结构的顶部与外车身结构的顶部。当车辆遭遇地雷爆炸时,顶置悬置可以延长爆炸载荷的传递路径,起到对爆炸载荷的衰减,地雷爆炸后,爆炸载荷后经过底部的防护组件到达外车身结构的底板,然后经过外车身结构的侧围和顶部到达顶置悬置,经过顶置悬置达到内车身结构的顶部、侧围和底板传递至乘员脚部,爆炸载荷传递路径的加长,极大的衰减了爆炸载荷的强度,实现了对车内乘员的安全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当地雷爆炸时,爆炸载荷从车辆底部向上传播,车架易发生大变形,会使车身悬置突出车身底板。车身前部底板上的悬置一般处于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侧脚部附近,爆炸过程中悬置的突起会对乘员的脚部和下肢产生极大潜在伤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结构,包括:
外车身结构,所述外车身结构具有第一腔室;
内车身结构,所述内车身结构具有第二腔室,所述内车身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内车身结构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壁之间间隔开;
顶置悬置,所述顶置悬置连接所述内车身结构的顶部与所述外车身结构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车身结构包括:
外底板;
外顶板,所述外底板与所述外顶板间隔开设置;
左外侧板,所述左外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外顶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左外侧板的下边沿与所述外底板的左边沿连接;
右外侧板,所述右外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外顶板的右边沿连接,所述右外侧板的下边沿与所述外底板的右边沿连接;
外后板,所述外后板的上边沿与所述外顶板的后边沿连接,所述外后板的下边沿与所述外底板的后边沿连接,所述外后板的左边沿与所述左外侧板的后边沿连接,所述外后板的右边沿与所述右外侧板的后边沿连接;
外前板,所述外前板的上边沿与所述外顶板的前边沿连接,所述外前板的下边沿与所述外底板的前边沿连接,所述外前板的左边沿与所述左外侧板的前边沿连接,所述外前板的右边沿与所述右外侧板的前边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外侧板包括:
上左外侧板,所述上左外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外顶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上左外侧板的后边沿与所述外后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上左外侧板的前边沿与所述外前板的左边沿连接;
下左外侧板,所述下左外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上左外侧板的下边沿连接,所述下左外侧板的下边沿与所述外底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下左外侧板的后边沿与所述外后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下左外侧板的前边沿与所述外前板的左边沿连接,所述下左外侧板与所述上左外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下左外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上左外侧板的下边沿向外倾斜突出;
所述右外侧板包括:
上右外侧板,所述上右外侧板的上边沿与所述外顶板的右边沿连接,所述上右外侧板的后边沿与所述外后板的右边沿连接,所述上右外侧板的前边沿与所述外前板的右边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54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玻璃胶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雷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