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沉积岩样品中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成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4643.5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8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鲁子野;李映涛;叶宁;朱贝;张斯杨;张哨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5/06;G01N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唐亭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沉积岩 样品 中纯液相 盐水 包裹 成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沉积岩样品中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成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个流体包裹体组合的待测样品置于显微镜下进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若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中的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数量小于流体包裹体数量的50%,且所述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总是与气泡充填度大于气泡充填度阈值的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共生,则所述纯液相盐水包裹体的成因为卡脖子;反之,则所述纯液相盐水包裹体的成因为非卡脖子;对非卡脖子成因的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根据冻结温度、均一温度、以及过冷过程中气泡是否出现进行成因判断。本发明能够快速判断纯液相盐水包裹体的成因,为沉积岩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判断沉积岩样品中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成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是室温下在沉积岩样品中常见的流体包裹体类型,它主要是由于气泡成核亚稳态形成的。具体的说,是从纯液相流体中捕获的包裹体降至室温后,应该出现气相和液相两种相态(出现气泡),但是由于气泡不能成核,造成包裹体内流体体系呈纯液相的一种现象。
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包裹体虽然表现出相似的包裹体类型(纯液相)和相似的包裹体类型组合(纯液相和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共生),但是它们指示了完全不同的地质环境,因此,判断纯液相盐水包裹体的成因对于沉积岩的研究来说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判断沉积岩样品中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成因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判断沉积岩样品中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成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一个流体包裹体组合的待测样品置于显微镜下进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
若所述流体包裹体组合中的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数量小于流体包裹体数量的50%,且所述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总是与气泡充填度大于气泡充填度阈值的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共生,则所述纯液相盐水包裹体的成因为卡脖子;
反之,则所述纯液相盐水包裹体的成因为非卡脖子,进入步骤S2;
S2:对所述待测样品中的纯液相盐水包裹体和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进行拍照和编号后将所述待测样品置于冷热台中;
S3:开始降温,达到所述冷热台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后开始升温,直至达到室温,记录降温过程中所有包裹体的冻结温度,以及观察降温及升温过程中哪些纯液相盐水包裹体出现了气泡;
S4:对待测样品中的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测试并记录;
S5:根据步骤S3和步骤S4的结果判断非卡脖子的纯液相盐水包裹体的成因。
作为优选,步骤S1中,所述气泡充填度阈值为10–20%。
作为优选,步骤S1中,所述气泡充填度阈值为13%。
作为优选,步骤S3中,降温及升温时的速率为30–50℃/min。
作为优选,步骤S5中,根据步骤S3和步骤S4的结果判断非卡脖子的纯液相盐水包裹体的成因具体为:
若步骤S3中,所有纯液相盐水包裹体均未出现气泡或部分纯液相盐水包裹体出现气泡,所述冻结温度大于-45℃,且步骤S4中,所有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不一致,则所述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捕获于低温环境;
若步骤S3中,至少部分纯液相盐水包裹体出现气泡,所述冻结温度小于-50℃,且步骤S4中,所有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一致,则所述纯液相盐水包裹体捕获于高温高盐度环境。
作为优选,所述均一温度不一致是指所有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中,最大均一温度与最小均一温度的差值大于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46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