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桨式风扇、送风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94179.X | 申请日: | 2017-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1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寺本拓矢;田所敬英;山本胜幸;伊藤广阳;宇贺神裕树;滨田慎悟;池田尚史;阿部贵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4D29/38 | 分类号: | F04D29/38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韩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桨 风扇 送风 装置 以及 制冷 循环 | ||
螺旋桨式风扇具备设置在旋转轴上的轴部和设置在轴部的外周侧且具有前缘和后缘的叶片,在叶片的负压面形成有多个凹部,所述多个凹部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在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上配置在比第一凹部靠后缘侧的位置,第一凹部的深度比第二凹部的深度深。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93402.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是2017年8月9日(PCT国际申请日)、中国国家申请号是“201780093402.2”(PCT国际申请号是PCT/JP2017/028959),发明创造名称是“螺旋桨式风扇、送风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轴部和设置在轴部的外周侧的叶片的螺旋桨式风扇、送风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送风机叶轮。在该送风机叶轮中的叶片的低压面侧设置有多个大致圆形形状的凹痕(dimple)。凹痕的直径为1mm~20mm,凹痕的深度为叶片的厚度的5%~5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946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通常,与叶片的前缘侧相比,在叶片的后缘侧容易产生边界层剥离。因此,当在叶片上形成有凹部时,有时在叶片的后缘侧会由于凹部而促进边界层剥离。因此,专利文献1的送风机叶轮存在有时风扇的效率会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效率的螺旋桨式风扇、送风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螺旋桨式风扇具备:轴部,其设置在旋转轴上;叶片,其设置在所述轴部的外周侧,具有前缘和后缘,在所述叶片的负压面形成有多个凹部,所述多个凹部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凹部靠所述后缘侧的位置,所述第一凹部的深度比所述第二凹部的深度深。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具备:上述本发明的螺旋桨式风扇;风扇马达,其驱动所述螺旋桨式风扇;以及支承构件,其具有固定所述风扇马达的马达固定部和支承所述马达固定部的支承部,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多个凹部仅形成在比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包围所述马达固定部的最小的圆靠内周侧的位置。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上述本发明的螺旋桨式风扇。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上述本发明的送风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使在周向上配置在后缘侧的凹部的深度相对较浅,因此能够防止在叶片的后缘侧促进边界层剥离。因此,能够提高螺旋桨式风扇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螺旋桨式风扇100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II-II截面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III-III截面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螺旋桨式风扇100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送风装置2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送风装置2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螺旋桨式风扇100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300的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41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颅骨锁
- 下一篇:一种耳机后壳辅料贴合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