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能源车载用减震性好的气瓶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3938.0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0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海 |
主分类号: | B60K15/07 | 分类号: | B60K15/07;F16F15/067;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源 车载 减震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氢能源车气瓶安安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氢能源车载用减震性好的气瓶安装结构,包括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减震箱的中部设置有减震块。当氢能源车在行驶过程中氢气瓶主体和固定箱可使得连接板移动,连接板通过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可对固定箱和氢气瓶主体进行初步减震,同时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使得移动块移动,通过移动块一端的第二弹簧进行再次减震,从而提高减震效果,对氢气瓶主体进行保护,本装置可减小氢气瓶主体的震动,提高用户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用户通过转动转板,便可对氢气瓶主体进行拆装,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十分的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能源车气瓶安安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氢能源车载用减震性好的气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氢能源汽车的原理是氢燃料电池通过液态氢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而发电,根据此原理而制成的氢燃料电池可以发电用来推动汽车,氢能汽车是以氢为主要能量作为移动的汽车,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氢汽车改为使用气体氢,燃料电池和电动机会取代一般的引擎,即氢燃料电池,氢能源车在生产时,会安装氢气瓶来储存氢;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部分氢气瓶在安装时,是通过简单的安装架进行安装,并没有可以对氢气瓶进行减震防护的作用,氢能源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使得氢气瓶不断的颠簸,使其发生震动,长时间的震动十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氢能源车载用减震性好的气瓶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氢能源车载用减震性好的气瓶安装结构,包括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减震箱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减震箱的中部设置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顶端开设有减震槽,所述减震槽的底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且第一活动块的底端与减震箱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槽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动块,且第二活动块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底端与第一活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块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减震杆,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固定件,所述减震箱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固定件,所述减震杆的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端皆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端皆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皆通过转轴与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皆位于移动块的两侧,所述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一端皆与减震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环,且第一定位环皆位于两组第一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环,且第二定位环皆位于两组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氢气瓶主体,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减震箱的内壁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一端皆与减震块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可通过减震块移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减震杆上下两端的内壁皆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的一端皆与移动块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可提高移动块移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靠板、移动靠板、固定托板、螺纹孔、螺纹杆、转板、第一橡胶垫、第二橡胶垫和第三橡胶垫,所述固定箱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靠板,所述固定箱另一端的内壁设置有移动靠板,所述固定箱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托板,所述减震箱的一侧开设有两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皆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一端皆通过轴承与移动靠板相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皆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一端设置有防松动机构,方便用户对第一滑槽进行固定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海,未经陈建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39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