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93015.5 | 申请日: | 2021-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7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贾振宇;刘其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维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3/24 | 分类号: | C08J3/24;C08J3/00;C08L33/02;C08K5/1515;C08K5/3412;C08K5/053;C08K3/30;C08K3/16;C08F220/06;C08F216/12;C08F222/02;C08F220/56;C08F226/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3 | 代理人: | 张凤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吸水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聚合单体、第一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得到凝胶;
(2)采用碱性溶液对所述凝胶进行亲水化处理;
(3)将亲水化处理后的凝胶在120~160℃烘干,得到半成品;
(4)采用第二交联剂将所述半成品交联固化,得到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成品;
其中,所述第一交联剂选用胺类交联剂、多元异氰酸酯、环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交联剂选用多价金属盐、环氧化合物、多羟基醇、氮丙啶、甘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联剂选用三烯丙基胺、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四(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交联剂的用量为所述聚合单体重量的0.5‰~3.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联剂为Al3+金属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氮丙啶、1,4-丁二醇和甘油的混合物;
Al3+金属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氮丙啶、1,4-丁二醇和甘油的重量比为(1~1.2):(1~1.2):(3~5):(3~5):(2~4);
所述第二交联剂的用量为所述聚合单体重量的0.5~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联剂以溶液形式提供;
所述溶液的溶剂为甲醇和/或水;
所述溶液中第二交联剂的浓度为6~15wt%;
所述溶液中含有白炭黑,第二交联剂与白炭黑的重量比为(1~2):(2~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溶液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偏硅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碱性溶液的浓度为25~55wt%;
所述碱性溶液中碱的用量为所述聚合单体质量的1~1.5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溶液中含有白炭黑,其粒径为5000~8000目,其用量为所述凝胶重量的0.1~0.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单体选用丙烯酸;或
丙烯酸、马来酸和丙烯酰胺的混合物;其中,丙烯酸、马来酸和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2~3):(1~2):(0.5~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聚合单体溶于水,然后加入第一交联剂、引发剂,在40~85℃反应8~15h,得到凝胶;
步骤(3)中,烘干后破碎成26~120目,得到半成品;
步骤(4)中,将半成品与第二交联剂混合后,在140~170℃处理20~60min,得到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成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选用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双氧水与抗坏血酸混合物、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强锁水性能的高吸水树脂,其特征在于,其由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维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维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30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频实时检索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高吸水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