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89530.6 | 申请日: | 2021-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9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禹江洪;毛杰;唐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芳余鑫汽配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13/18 | 分类号: | B65B13/18;B65B13/20;B65B27/06 |
| 代理公司: | 长沙柳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67 | 代理人: | 黄娟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海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紧 固定 自动化 捆扎 汽车 线束用 生产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室,第一运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第二运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运动室,第一运动室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运动块,第一运动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金属球。该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通过第一运动室内侧斜面的作用下第一金属球对绑带进行夹紧,然后线束将绑带拉扯出第一运动杆、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运动杆上的卡槽,第一金属球将绑带拉紧,这一结构达到了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和装置自动化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是由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内组成,由于线数较多,汽车线束在出厂包装工程中,需要对对线束进行捆扎包装,从而保证其整洁不凌乱。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汽车线束捆扎包装的方式主要通过人工对其进行手动捆扎,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需要消耗大量人力且工作效率低下,或者可以设置有捆扎的装置,但是装置在捆扎的过程中,由于线束没有进行固定,使得其捆扎的效果不够紧固,而且捆扎装置需要人工进行多项辅助,使得装置不够自动化。以上情形会导致消耗大量人力、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对线束进行固定、捆扎的效果不够紧固和装置不够自动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具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对线束进行固定、捆扎的效果紧固和装置自动化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汽车线束捆扎方式与装置消耗大量人力、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对线束进行固定、捆扎的效果不够紧固和装置不够自动化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对线束进行固定、捆扎的效果紧固和装置自动化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室,壳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运动杆,第一运动杆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运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第一电动伸缩杆侧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运动杆,第二运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运动室,第一运动室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运动块,第一运动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金属球,第一运动块的内侧且在第一金属球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金属球,第一活动室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块,弧形块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夹紧杆,夹紧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连杆组,连杆组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左侧滚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杆、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块、第二转动杆和第一活动块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弹簧组件,通过以上机构均设置有弹簧组件,使得整体结构得以正常运转。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相对应的扭簧,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扭簧,使得第一转动杆在受外力作用消失后可以进行自动复位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相对应的圆柱杆,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圆柱杆,使得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在进行上下运动的同时,圆柱杆可以推动其进行左右运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块上开设有与第一金属球相对应的滑槽,通过开设有相对应的滑槽,使得第一金属球可以沿其滑槽进行上下运动,从而达到夹紧与放松塑料绑带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室上设置有与第一金属球相对应的斜面,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斜面,使得第一金属球可以在斜面的作用下沿第一运动块内的滑槽进行运动。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芳余鑫汽配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芳余鑫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9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