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角架桥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7688.X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5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谢肖礼;覃霞;庞木林;梁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19/00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角 架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角架桥,主要由刚性斜杆(1)、墩台(2)、主梁(3)、刚性连接杆(4)构成;所述的刚性斜杆(1)布置在桥跨之间,上端相连,下端分别与墩台(2)相接,刚性斜杆(1)与主梁(3)在交接处固结;所述的刚性连接杆(4)布置于主梁(3)与刚性斜杆(1)之间。本发明利用刚性斜杆(1)与大地构成稳定的三角架作为桥梁的承重结构,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对主梁变形最大的中心点处进行约束,使其接近刚性,同时,采用两根刚性斜杆(1)对主梁(3)进行强有力约束,使计算跨度大幅减小。三角架桥受力科学合理、造价经济,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桥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三角架桥。
背景技术
桥梁作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工程中的关键性枢纽,在交通和交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桥梁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等综合国力的体现。
梁式桥是桥梁发展史上最古老、最简洁的结构形式,早在秦汉时期,我国便广泛修建石梁桥。始建于公元1053年的福建省泉州万安桥,桥长834米,宽7米,墩孔间净跨径8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长石梁桥。拱桥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驰名中外的河北省赵县赵州桥是我国古代拱桥的杰出代表。刚构桥、斜拉桥和悬索桥是近代出现的桥型,其发展得益于施工工艺和材料性能的进步。
现有的桥梁结构体系,不仅在结构形式上各有不同,力学原理更是存在根本差别。梁式桥为了更直观地发挥跨越作用,其结构轴线平行于水平方向,但由于移动荷载的作用方向与结构轴线接近垂直,故梁桥以受弯为主,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不产生水平的推力。因此,梁桥对材料的抗弯能力要求很高,并且由于弯矩分布的不均匀性,有时还要对其进行变截面设计。拱式桥因为拱轴线形的特殊性,在承受竖向荷载的作用时拱脚处会产生水平的推力,但与此同时,拱肋上的弯矩得以明显抵消,因此拱肋以受压为主,相较于同等跨径的梁桥来说,拱桥的弯矩变形要小得多。刚构桥的受力状态介于梁桥和拱桥之间,主要通过梁与立柱刚接成为刚架结构来承担荷载,特点是梁与桥墩的连接处有负弯矩。与同等跨径的简支梁桥相比,刚构桥的弯矩较小,但是柱脚处存在着水平反力。斜拉桥利用斜拉索为主梁提供多点弹性支承,将荷载通过塔柱传入基础,因此主梁的弯矩较小,但是由于斜拉索水平分力的存在会使主梁呈现出偏心受压状态。悬索桥以支承于索塔并锚固于两岸的主缆作为主要承重构件,通过吊杆将主梁的恒载和车辆等活载传递到主缆上,再通过锚碇和索塔将荷载传到地基。
随着桥梁工程领域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桥梁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等不断涌现,新技术应用水平和研究水平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小、中跨度桥梁工程建设中,梁式桥以构造简单、受力明确、施工技术成熟、建造工期短、后期维修养护方便等优势而成为首选的桥型方案。刚构桥跨越性能比梁桥优秀,尤其在陡河岸和深峡谷地区,经常采用斜腿刚构桥一跨而过。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2006年建成的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主跨跨径330米。拱桥受力性能优越性明显,且具有较好的跨越能力,在我国的公路、铁路线上应用十分广泛。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桥是广西的平南三桥,主跨跨径达575米。斜拉桥和悬索桥则是公认的大跨及特大跨桥梁,如目前在建的常泰长江大桥主跨达到1176米,建成后将是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斜拉桥,而2019年建成的杨泗港长江大桥主跨长达1700米,建造水平居于世界前沿。
根据我国的交通发展需求,桥梁建设依然十分必要,作为桥梁大国,要想继续在桥梁强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对桥梁的设计、建造和养护等方面进行创新有着积极意义,特别是在桥梁结构体系方面,寻求力学性能更好、造价更为经济的桥梁结构,对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下,我国高速铁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对桥梁的力学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创新桥梁结构体系,使其更为安全、经济、适用、耐久、美观,也成为了近年来桥梁建设者们的追求。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76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人字闸门底枢摩擦副
- 下一篇:煤矿井下无人区巡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