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露天铜矿岩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7551.4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5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成词峰;刘文连;眭素刚;冯志红;郑庭;曾家鹏;赵海燕;速田勇;安家金;谭坤;槐以高;康杰;胡经魁;肖经光;顾兢;许汉华;伍波;杨艳;段彧凡;戴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A01G9/02;A01G24/17;A01G24/22;A01G24/10;A01G24/35;A01G24/20;E02D17/20;E02D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达联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1 | 代理人: | 郭普堂 |
地址: | 65005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露天 铜矿 岩质边坡 生态 绿化 系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露天铜矿岩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包括露天铜矿岩质边坡、土工格室、植生基材,所述土工格室通过钢筋锚杆固定在露天铜矿岩质边坡上,所述植生基材填充在土工格室内,植生基材包括铜尾矿、植物纤维、低碱水泥、团粒剂、保水剂、pH调节剂、有机肥,所述植生基材包括植生基材底层、植生基材表层,所述植生基材底层靠近露天铜矿岩质边坡设置。本发明以铜矿山大量存在的尾矿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成边坡绿化植生基材,实现“以废治废”,降低绿化的成本,减少尾矿固体废弃物堆存的污染,改善矿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本发明提供的露天铜矿岩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施工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方法简便,长期稳定性好,工期短,造价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及边坡生态绿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露天铜矿岩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露天矿山采矿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岩质边坡,这些裸露的边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随着生态文明及绿色矿山建设的推进,矿山岩质边坡生态绿化成为重要现实课题。现有岩质边坡生态绿化的主要方法,是在岩质边坡表面施工一层供植物生长的基质层,人工辅助营造出植物生长所需的基础。现有的岩质边坡生态绿化植生基材,基本都是采用天然土壤及腐殖土、泥炭土等作为主要原料,铜矿山大多位于土壤贫瘠的山区,天然土壤资源本来就很少,长期采矿后可用的土壤资源就更匮乏,很多矿山企业不得不花巨资买地取土用于生态恢复治理,但受到耕地保护红线、林地生态红线的严苛限制,在矿山附近买地取土极其困难。传统的岩质边坡生态绿化基材,在破坏宝贵土地资源的同时,给矿山企业带来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
露天铜矿因其特殊的矿床地质条件和经济采剥比的要求,采场边坡往往较陡,单级露采边坡角度可达到六七十度。露天铜矿边坡陡、岩石坚硬、坡面光滑,植生基材很难在坡面上粘结形成一定的厚度,长期日晒雨淋后极易脱落,无法长期稳定的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须的生境基础。传统的做法是,先在坡体上施工长度较大的锚杆和钢筋砼框格梁,用长锚杆来固定钢筋砼框格梁,然后在钢筋砼框格梁内施工植生基质层。采用传统的长锚杆及钢筋砼框格梁,施工时需要在陡坡上支设大量的模板用于混凝土的成型及养护,长锚杆施工需要采用专用的大型机械,需要在陡坡上搭设脚手架用作机械作业平台,工期长、难度大、造价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露天铜矿岩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施工方法。从露天铜矿实际出发,边坡生态绿化系统的植生基材以铜矿山大量存在的尾矿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原料充沛,不消耗天然土壤,施工不需要大型机械,施工方法简便,工期短,造价低,长期稳定性好,能够有效实现尾矿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助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露天铜矿岩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包括露天铜矿岩质边坡、土工格室、植生基材,所述土工格室通过钢筋锚杆固定在露天铜矿岩质边坡上,所述植生基材填充在土工格室内,所述植生基材包括铜尾矿、植物纤维、低碱水泥、团粒剂、保水剂、pH调节剂、有机肥。
进一步地,所述植生基材包括植生基材底层、植生基材表层,所述植生基材底层靠近露天铜矿岩质边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植生基材底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铜尾矿100份、植物纤维2~6份、低碱水泥6~12份、团粒剂0.4~0.8份、保水剂0.05~0.15份、pH调节剂0.6~1.2份、有机肥3~6份,所述植生基材表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铜尾矿100份、植物纤维15~25份、低碱水泥2~6份、团粒剂0.3~0.5份、保水剂0.08~0.12份、pH调节剂0.3~0.5份、有机肥4~8份。
进一步地,所述植生基材底层厚度设置为8~10cm,所述植生基材表层厚度为2~5cm。
进一步地,还包括三维植被网、面层压筋,所述三维植被网、面层压筋依次覆盖在植生基材表面,并通过钢筋锚杆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75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