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的荧光复合扩增体系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7380.5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0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于在亮;李思思;郭丹;许姝歆;张悦可;刘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阅微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许婉静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锦峰路8号1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39 串联 重复 序列 荧光 复合 扩增 体系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3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的荧光复合扩增体系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基因检测技术领域。该体系包括39对扩增引物,分别用于同时扩增36个常染色体STR位点,1个Y染色体STR位点DYS391,一个Y‑Indel位点,一个性别识别位点Amelogenin,这些引物分别设置有荧光标记。该体系信息量大,兼容性好,可兼容先市面上所有试剂盒及数据库信息,不会造成数据库信息浪费;体系使用时具有非常高的累积非父排除率,实现现有数据库二联体比对功能;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信号强度稳定,无非特异扩增产物产生;种属特异性好,除正常扩增人样本外,其他种属如鼠、猪、狗、牛、羊等均不能扩增;检测灵敏度高,低至0.03ng的DNA仍旧可以得到准确分型;对混合样本的检测能力能达到1:19。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鉴定人类多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的荧光复合扩增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DNA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法医DNA分析、亲缘关系鉴定、细胞系鉴定、医学遗传学、人类学等领域。而应用最广泛的DNA分析即为遗传标记的分析,多数的DNA分析方法的核心技术在于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序列多态性的分析。
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由长度为3-7个碱基对的短重复序列元素组成。这些重复序列在整个人类基因组中分布良好,并且是高度多态性标记的丰富来源,可以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检测。是目前进行亲缘鉴定关系鉴定最权威、最常用的标记。
在实际应用中,DNA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完善了以“同型比对直破法”、“复合亲缘关系比对法”、“混合样本拆分比对法”、“快速直查比对法”、“Y-STR排查法”等方法有力提升了实际应用水平。其中运用得最多得还是“同型比对直破法”,20个STR完全足以进行个体识别,但在进行复合亲缘关系单亲比对时,20个STR不足以进行关系鉴定,还需要增加更多的STR来提升单亲比对的性能。
2009年4月中国建立了全世界首个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打拐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含有失踪儿童父母DNA数据,以及来历不明和被拐卖儿童的DNA数据,基于应用信息成果和高科技手段查找被拐卖儿童。通过运用上述失踪儿童父母DNA数据库,成功为近100名被拐儿童找到亲生父母,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虽然近年利用打拐数据库,越来越多的被拐卖儿童找到亲生父母,但仍然存在很多未匹配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单亲案中,由于STR信息的限制,一个被拐儿童可能匹配多个父母,无法确定,因此现有数据库信息也面临这数据信息的进一步升级优化。
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人2014年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中国专利CN103820559B提供了一种21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的复合扩增体系及试剂盒,2015年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中国专利CN103834732B提供了一种2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的复合扩增体系及试剂盒,这两件专利主要针对的是常染色体基因座的。另外,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也申请的PCT国际专利申请WO2016188144A1提供了一种具有增强鉴别能力的STR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及其应用,该专利提供的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除了能扩增24个常染色体基因座以外,还能扩增2个Y染色体基因座Y-indel、DYS391及一个性别决定位点Amel。这些以上所有的信息都提示,在实际应用中,常染色STR的基因座数量和信息量需求在不断的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对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符合打拐数据库要求又能做到单亲比对能力的常染色体STR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试剂盒可以应用在法医鉴定及亲子鉴定等领域中,提供了3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的荧光复合扩增体系及其应用,具体通过以下技术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阅微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阅微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73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