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温湿度及照明自动调节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86971.0 | 申请日: | 2021-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7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毅;王阳;吴镇雄;叶伟健;叶菁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叶洁勇 |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温湿度 照明 自动 调节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室内温湿度及照明自动调节系统,包括整流器、温度调节支路、湿度调节支路、亮度调节支路和控制器,温度调节支路调节空调的工作功率,湿度调节支路调节加湿器的工作功率,亮度调节支路调节照明灯具的工作功率;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连接,控制器通过开启或关闭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或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控制温度调节支路、湿度调节支路和/或亮度调节支路的启闭。该室内温湿度及照明自动调节系统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调节电路,分别对温度、湿度及亮度进行独立调节,彼此之间互不干扰,功率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室内温湿度及照明自动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在物联网的影响之下物联化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以及三表抄送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人们通常需要在室内工作、生活和学习,而室内通常使用荧光灯或者其他照明灯,灯光的控制都是基于点亮或熄灭以达到灯光控制效果,温度的控制是基于人为主动打开空调,并设定温度的方式来进行控制。湿度的控制是基于人为主动打开加湿器,并设定加湿器的功率来使室内达到相应湿度。这些控制方式局限性较大,并不能对室内的环境进行综合调整,给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温湿度及照明自动调节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温湿度及照明自动调节系统,包括:
整流器,用于将交流输入功率转换为直流功率;
温度调节支路,包括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一供电模块、第一物联网模块、温度传感器和空调,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分别与第一供电模块和空调连接,第一供电模块向第一物联网模块供电,第一物联网模块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信息调节空调的工作功率;
湿度调节支路,包括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二供电模块、第二物联网模块、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分别与第二供电模块和加湿器连接,第二供电模块向第二物联网模块供电,第二物联网模块根据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传感信息调节加湿器的工作功率;
亮度调节支路,包括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三供电模块、第三物联网模块、亮度传感器和照明灯具,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分别与第三供电模块和照明灯具连接,第三供电模块向第三物联网模块供电,第三物联网模块根据亮度传感器的亮度传感信息调节照明灯具的工作功率;
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连接,控制器向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或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使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或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控制器分别向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输出相位互不相同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三组开关模块,开关模块包括PNP型三极管和升压二极管,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器连接,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以及升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升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后与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或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69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支架
- 下一篇:模型训练、预测及内容理解方法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