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廊道式曝气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6423.8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6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梁仁礼;马浩亮;王洪艳;杨苗青;王京玉;张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谢倾佳;黄诗彬 |
地址: | 51064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廊道 曝气池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廊道式曝气池,水平筛网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在池体的左右两侧壁,进口端筛网的底部、出口端筛网的底部分别连接在水平筛网的前后两端,水平筛网与池体的底壁相离,进口端筛网的两侧、出口端筛网的两侧均与池体的左右两侧壁连接,水平筛网、进口端筛网、出口端筛网与池体的左右两侧壁围合形成设有悬浮填料的填料腔,池体的底壁均布有曝气盘,进口端筛网的前侧设有第一穿孔管网,出口端筛网的后侧设有第二穿孔管网;回流装置的进液端设置在填料腔的后端,回流装置的出液端设置在填料腔的前端;采用本发明,能够提高氧气利用率,强化了水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且有效防止流化悬浮填料导致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廊道式曝气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需进行升级改造,增加相应的处理设施,以满足新标准,但部分污水处理厂场地受限,导致提标困难或成本过高。故而在现有曝气池中,增加悬浮填料,形成MBBR泥膜复合工艺,通过增加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种群,提高曝气池的生化处理效果,悬浮填料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另外,每个载体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氧菌,这样每个载体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从而达到强化脱氮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由于填料密度一般和水接近,填料在静态污水中附着一定量污泥时会下沉,附着小气泡时会上升,而在曝气池中的填料依靠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处于流化状态。曝气池出水口处往往设置筛网以避免填料流失,却容易造成堵塞漫水,损坏处理系统,在实际工程中,池中也很容易出现局部填料堆积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廊道式曝气池,能够提高氧气利用率,强化了水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且有效防止流化悬浮填料导致堵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廊道式曝气池,其包括池体、进口端筛网、出口端筛网、水平筛网和回流装置,所述水平筛网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在所述池体的左右两侧壁,所述进口端筛网的底部、所述出口端筛网的底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水平筛网的前后两端,所述水平筛网与所述池体的底壁相离,所述水平筛网的长度小于所述池体的底壁的长度,所述进口端筛网的两侧、所述出口端筛网的两侧均与所述池体的左右两侧壁连接,所述水平筛网、进口端筛网、出口端筛网与池体的左右两侧壁围合形成填料腔,所述填料腔内布置有悬浮填料,所述池体的底壁均布有曝气盘,所述进口端筛网的前侧设有第一穿孔管网,所述第一穿孔管网的出气口朝向所述进口端筛网,所述出口端筛网的后侧设有第二穿孔管网,所述第二穿孔管网的出气口朝向正对所述出口端筛网;所述回流装置的进液端设置在所述填料腔的后端且靠近所述出口端筛网,所述回流装置的出液端设置在所述填料腔的前端且靠近所述进口端筛网。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进口端筛网的后侧设有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出口端筛网的后侧设有第二流速传感器;
当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检测到流速值低于设定的最小流速值时,所述第一穿孔管网启动,清堵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值时,所述第一穿孔管网停止工作,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再次检测流速值,当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检测到流速值小于设定的最小流速值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检测到流速值大于设定的最小流速值,并使所述第一穿孔管网保持停止状态;
当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检测到流速值低于设定的最小流速值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检测到流速值大于设定的最小流速值时,所述第二穿孔管网启动,清堵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值时,所述第二穿孔管网停止工作,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再次检测流速值,当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检测到流速值小于设定的最小流速值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检测到流速值大于设定的最小流速值,并使所述第二穿孔管网保持停止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64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