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5826.0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7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杜佳军;曹培庆;张鹏;赵勇纲;王虎;邬万竹;段守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00 | 分类号: | F23C10/00;F23C1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宁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体、入口联箱、出口联箱和受热管屏,入口联箱位于炉体的底部,出口联箱位于炉体的顶部,炉体具有炉膛,受热管屏位于炉膛内,且受热管屏的底部伸出炉膛与入口联箱相连,受热管屏的顶部伸出炉膛与出口联箱相连;受热管屏包括多个管屏单元,每个管屏单元包括多个受热管,多个管屏单元均与入口联箱和出口联箱相连,相邻管屏单元之间具有膨胀间隙。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受热管屏的受热面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发展对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严格,具有煤种适应性广、污染物排放低等优势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循环流化床锅炉不仅在机组装机容量上增长迅速,单个机组也在朝着更高参数、更大容量的方向发展。由于机组运行参数的提高和锅炉尺寸不断的增大,循环流化床锅炉所需的换热面积也要大幅度增加,因此,炉内的受热管屏的受热面尺寸的不断增大,且布置间距不断减小,但是随之出现了受热管屏的受热面容易变形等问题,甚至导致爆管泄露,直接危害着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以解决受热管屏的受热面容易变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体、入口联箱、出口联箱和受热管屏,所述入口联箱位于所述炉体的底部,所述出口联箱位于所述炉体的顶部,所述炉体具有炉膛,所述受热管屏位于所述炉膛内,且所述受热管屏的底部伸出所述炉膛与所述入口联箱相连,所述受热管屏的顶部伸出所述炉膛与所述出口联箱相连;
其中,所述受热管屏包括多个管屏单元,每个所述管屏单元包括多个受热管,多个所述管屏单元均与所述入口联箱和所述出口联箱相连,相邻所述管屏单元之间具有膨胀间隙。
可选地,多个所述管屏单元沿由所述炉膛的内侧壁至所述炉膛的中心的方向布置,多个所述受热管沿由所述炉膛的内侧壁至所述炉膛的中心的方向布置。
可选地,靠近所述炉膛的中心的所述受热管的管径大于靠近所述炉膛的内侧壁的所述受热管的管径。
可选地,每个所述管屏单元还包括第一管间鳍片和第二管间鳍片;
所述第一管间鳍片由所述受热管屏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受热管屏的底部,所述第一管间鳍片连接相邻所述受热管,且所述第一管间鳍片将所述管屏单元分隔成至少两个管屏子单元;
所述第二管间鳍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管间鳍片的长度,每个所述管屏子单元中的所述受热管通过所述第二管间鳍片相连,相邻所述第二管间鳍片形成连接子单元,所述连接子单元沿所述受热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相邻所述管屏子单元的所述连接子单元交错布置。
可选地,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包括锅炉大板梁,所述锅炉大板梁位于所述炉体的上方,所述出口联箱通过弹簧吊架与所述锅炉大板梁相连。
可选地,所述弹簧吊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簧吊架均匀分布在所述出口联箱上。
可选地,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炉体的外壁,且所述受热管屏穿过所述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外框、U型网槽和柔性填充物,所述外框与所述炉体的外壁相连,所述U型网槽设于所述外框之内,且所述U型网槽与所述外框相连,所述U型网槽分布于所述受热管屏的两侧,所述柔性填充物设于所述U型网槽之内。
可选地,所述受热管屏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具有膨胀缝隙。
可选地,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多个所述受热管屏,多个所述受热管屏并排布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5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