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85750.1 | 申请日: | 2021-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2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涛;陈涛;刘俊先;罗爱民;蔡飞;张萌萌;张晓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F1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张国栋 |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模型 作战 体系 架构 建模 方法 | ||
1.一种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包括:
步骤一,对构建超网络模型的任务节点进行预处理,获得任务节点与系统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二,根据任务节点与系统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任务网络;
步骤三,依据架构模式的设计方案,对架构模式的任务节点与系统节点进行概括和表示,构建超网络的混合结构;
步骤四,利用超网络将概括和表示的任务节点与系统节点构建系统网络;
步骤五,结合任务网络、系统网络构建成作战体系架构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对构建超网络模型的任务节点进行预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超网络建模对网络中任务节点的多属性进行表达统一化,把性能度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获取不同任务节点的差异特征,将差异特征作为分类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
将分类后的不同类的任务节点依次与系统节点的综合属性进行识别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统一化为将网络中第i个任务节点表示为:
N(i)=<ID_Num,Layer,Attr,Cap>;
其中,ID_Num为节点在整个作战体系网络中的序列标识;Layer为该节点所在基网内的层级;Attr为该节点所具备功能的表示,由一个向量表示;当某一节点具备该功能,则向量对应位置为1,否则值为0;Cap为该节点所具备的性能表示,也由向量表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获得任务节点与系统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超网络模型设定任务节点每次选择的系统节点相连数量,设定系统节点最多连接的任务节点数量的限度值;
计算任务节点被选中概率,调节建模规则侧重规则因素和随机因素的比例;
将不同因素下被选中概率较大的系统节点与任务节点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任务节点和系统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记为GTS=VTA,VSY,ETS,其中ETS表示节点VTA和节点VSY之间的边集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网络记为GTA=VTA,ETA,其中,VTA表示任务节点集合,ETA表示节点之间的边集合;所述任务网络均具有起始任务节点、结束任务节点和中间节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网络表示系统节点之间的功能关系,所述系统网络记为GSY=VSY,ESY,其中VSY表示系统节点集合,ESY表示系统节点之间的边集合。
8.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供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应用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应用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
10.一种信息数据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数据处理终端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超网络模型的作战体系架构建模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57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