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拱形注浆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85699.4 | 申请日: | 2021-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6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 发明(设计)人: | 庄培芝;岳红亚;周国印;宋修广;于海洋;徐程;管延华;王旌;孙子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高速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E21F15/06;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拱形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拱形注浆装置及方法,包括高压旋喷钻、护筒、伞状支撑装置、左右高压旋喷系统和前后注浆系统;高压旋喷钻包括钻杆和旋喷钻头组成,钻杆前端安装旋喷钻头,钻杆的后部套装上下调控杆,上下调控杆下部固定第一连接件;伞状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相对于钻杆轴线对称设置的支撑装置,每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刚性支架和第二刚性支架;第一刚性支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铰接,第一连接件与套装在上下调控杆外的护筒内壁配合;第一刚性支架另一端与第二刚性支架一端铰接;第二刚性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铰接,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护筒下部;在第一刚性支架上设置左右高压旋喷系统和前后注浆系统;在第二刚性支架上设置前后注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浆装置及施工工艺,特别是一种采空区和岩溶区拱形注浆装置及方法,属于岩土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采空区治理属于地下工程施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私采矿产,由于缺少详细的开采信息和采后治理,使得采空区成为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目前,常见的采空区治理手段主要为注浆充填法,通过向采空区内部及其裂隙范围内填充水泥浆,达到封堵采空区、增加围岩稳定性、减小沉降变形的目的。由于采空区具有通常分布广泛,使得采空区全断面注浆充填成本大大增高,特别是地下存在溶洞时,注浆量往往难以估算。此外,当注浆量较大时,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严重影响地下生态环境。因此定点注浆和绿色注浆工艺成为采空区注浆治理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工程,如公路、铁路等,只需局部注浆加固即可满足工程稳定性需求。为解决以上问题,拱形注浆结构概念被提出并应用于工程中,由于具有受力合理、治理沉降变形明显、污染小、工程成本低等技术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工程上拱形注浆技术仍采用传统的压密注浆、劈裂注浆等方式,使得实际得到的地下注浆拱呈阶梯状,与实际拱形状差别较大,因此注浆拱在阶梯位置处承受较大剪应力,容易发生剪切破坏,不能充分发挥地下暗拱的受力优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拱形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实现采空区或岩溶区注浆成拱的目的,充分发挥注浆拱的技术优势,达到减小采空区周围地下及地表沉降变形、保证上部结构物稳定性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拱形注浆装置,包括高压旋喷钻、护筒、伞状支撑装置、左右高压旋喷系统和前后注浆系统;高压旋喷钻包括钻杆和旋喷钻头组成,钻杆前端安装旋喷钻头,钻杆的后部套装上下调控杆,上下调控杆下部固定第一连接件;伞状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相对于钻杆轴线对称设置的支撑装置,每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刚性支架和第二刚性支架;第一刚性支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铰接,第一连接件与套装在上下调控杆外的护筒内壁配合;第一刚性支架另一端与第二刚性支架一端铰接;第二刚性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铰接,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护筒下部;在第一刚性支架上设置左右高压旋喷系统和前后注浆系统;在第二刚性支架上设置前后注浆系统。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拱形注浆装置及其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物探方法结合钻孔取芯结果确定采空区三维形状、尺寸和走向,结合拟建工程实际需求明确采空区加固范围,计算采空区注浆拱拱脚位置,拱轴线方程和拱厚等尺寸,并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
步骤2.明确采空区裂隙带和弯曲带位置,在弯曲带进行试探性注浆,采用钻孔法检查桩效果,确定注浆压力与注浆范围之间数学关系。
步骤3.根据上述勘测结果和试探性注浆结果,确定护筒和伞状支撑装置尺寸;根据拱轴线方程和注浆范围确定地面注浆孔位置和数量;根据拱轴线方程调整纵向(前后)注浆系统中伞状注浆头在支架上位置,使其连线形成设计拱轴线。
步骤4.根据设计尺寸在拱脚位置处注浆,注浆方式可采用劈裂注浆。
步骤5.按照设计拱轴线方程、拱厚度确定每个注浆孔钻孔深度和注浆位置;采用高压旋喷方式钻孔至指定位置后,打开横向(左右)高压旋喷系统,采用水切割方式切割左右两侧土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高速岩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山东高速岩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56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