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质监测分析取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5305.5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2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厉国斌;赵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鸿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3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74 | 代理人: | 马正红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监测 分析 取样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水质监测分析取样装置,包括用于水体取样的取样筒以及使取样筒在井道内移动时保持相对平稳的稳定机构,取样筒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夹固环,夹固环的环体上径向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横臂三。稳定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取样筒两侧的支架组件,每个支架组件靠近取用筒的一侧相对设置有两个夹板,两个夹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固定横臂三的夹持空间。每个支架组件远离取样筒的一侧安装有至少两个滚动件。通过在取样筒周围增设的稳定机构,可使取样筒在井道内的移动更加平稳,避免因取样筒发生晃动而造成取样筒和井道内壁的损坏,以保证井下水质取样监测分析过程的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质监测分析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水质监测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其中,对于井水水质的监测主要通过水体取样装置来采取一部分水体进行检测分析,进而得到所需水质监测数据。
现有技术中的水体取样装置主要包括取样筒以及用于取样筒在井道内下降保持和上拉提升的牵引设备。但由于选取的取样筒外径通常远小于井道的内径,当取样筒在井道中上升或者下降时,取样筒难免会因晃动而磕碰到井道内壁,易造成取样筒的外筒壁以及井道内壁的损坏,不利于给井下水质的取样监测分析过程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水体取样装置中的取样筒在井道中上升或者下降时,会因晃动而磕碰到井道的内壁,造成取样筒以及井道内壁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水质监测分析取样装置。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水质监测分析取样装置,包括用于水体取样的取样筒以及使所述取样筒在井道内移动时保持相对平稳的稳定机构,所述取样筒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夹固环,所述夹固环的环体上径向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横臂三;
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取样筒两侧的支架组件,每个所述支架组件靠近所述取用筒的一侧相对设置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固定所述横臂三的夹持空间;每个所述支架组件远离所述取样筒的一侧安装有至少两个滚动件;
所述稳定机构还包括用于径向调节两个所述支架组件之间距离的调距组件;通过所述调距组件使所述滚动件与所述井道内壁之间保持相对贴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与所述取样筒轴向相平行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面向所述取样筒的一侧相对设置有横臂一和横臂二,所述横臂一和所述横臂二均与所述连接板相垂直,且所述横臂一位于所述横臂二的上方,所述横臂一上螺纹穿插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横臂二上;所述螺杆杆体上的两侧分别螺纹套设有两个限位块,且所述螺杆杆体上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所述夹板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且两个所述夹板分别与两个限位块弹性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面向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限位槽的一端滑动卡设在所述限位槽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板与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伸缩杆一,且所述伸缩杆一的外周侧套设有弹簧一。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固环包括两个对接环,两个所述对接环对接后之间形成供取样筒插置的筒插口,所述取样筒的外周侧上周向开设有供所述对接环卡入的环形对接槽;两个所述对接环远离所述取样筒的一侧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横臂三。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环的一端设置有凸点,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凸点相配合的凹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臂三面向所述夹板的一侧径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珠槽,所述珠槽内弹性连接有卡珠,所述横臂三上开设有与所述卡珠卡接配合的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鸿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鸿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53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