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可降解编织袋加工用收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81931.7 | 申请日: | 2021-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6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孙如辰;孙壮;曹素真;张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鸿森塑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23/34 | 分类号: | B65H23/34;B65H19/26;B65H18/10;B65H18/02;B65H75/24 | 
| 代理公司: | 合肥锦辉利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0 | 代理人: | 王利利 | 
| 地址: | 236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降解 编织袋 工用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编织袋收卷设备领域,涉及布袋卷绕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解决编织袋在卷绕过程中出现内侧褶皱的问题,具体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可降解编织袋加工用收卷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面的控制底座,所述控制底座正面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控制底座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前后内壁均通过转杆设置有转板,位于前侧的转杆的外表面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本发明的编织袋在矩形空间进行卷绕时,直线段的编织袋的卷绕角度相同且不与收卷辊接触,因此直线段的编织袋的内侧与外侧均不会出现褶皱,可以基本消除编织袋在收卷时内侧与外侧出现的褶皱,使编织袋的手绢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编织袋收卷设备领域,涉及布袋卷绕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可降解编织袋加工用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主要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布袋在成型之后需要将其卷绕在卷筒上以形成筒布,之后在对筒布进行切割、印刷以及缝合等操作。
如图7所示,现有用于编织袋加工的收卷装置通常是直接将编织袋卷绕在圆柱形卷筒上,编织袋在沿圆周方向不断卷绕的同时,编织袋在卷筒外表面的收卷角度也在不断改变,同时由于编织袋具有一定的厚度,卷绕后的编织袋内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褶皱,从而影响编织袋在后续加工中的加工质量。
公告号为CN107758393B的发明授权专利揭示了布匹收卷装置,该布匹收卷装置的布匹在卷绕之前,会承受所述导热支撑板上的热量并伸展,从而在所述卷绕杆卷绕时,所述布匹能够受到所述卷绕杆的拉扯力,进而被拉伸以消除其上的皱褶,最终提高了所述布匹卷绕装置的卷绕质量;该装置通过加热拉直的方式只能够消除布匹在前序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编织袋表面褶皱问题,而布匹收卷在卷绕杆过程中产生的布匹内侧褶皱却无法消除;另外,卷绕杆对布匹的卷绕周期是固定的,因此卷绕杆能够卷绕的布匹的最大长度也是固定的,当卷绕的布匹长度超过最大长度之后,布匹会出现松弛现象,卷绕效果会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可降解编织袋加工用收卷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解决编织袋在卷绕过程中出现内侧褶皱的问题;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消除内侧褶皱以及卷绕周期可调的编织袋收卷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可降解编织袋加工用收卷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面的控制底座,所述控制底座正面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控制底座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前后内壁均通过转杆设置有转板,位于前侧的转杆的外表面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
所述控制底座侧面设置有两个加热辊;
两个所述转板通过多个连接柱进行固定,两个所述转板之间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收卷组件,两个所述转板相靠近的侧面之间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纵向控制机构;
两个所述纵向控制机构均包括两个相对称的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相靠近的侧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滑套,滑套侧面通过两个固定板与收卷组件相连接,两个滑套之间通过两个安装杆铰接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相靠近的侧面之间设置有横向控制机构;
所述横向控制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称的连接座,两个连接座相靠近的侧面均开设有弧形槽,两个所述转板相靠近的侧面之间通过通过横板与垫块固定安装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圈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圆台形转块;
所述控制底座侧面设置有两个加热辊。
进一步地,所述收卷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转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直板,两个所述直板相靠近的侧面之间活动连接有卷轴,所述卷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收卷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鸿森塑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鸿森塑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19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的数据上链存证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模板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