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中断血流器官灌注装置和灌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1747.2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6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顺;赵强;黄金波;陈宏珲;郭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01N1/02 | 分类号: | A01N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00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中 断血流 器官 灌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中断血流器官灌注装置和灌注方法,灌注装置在移植全程对离体器官进行常温灌注,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和第四流路,其中供体获取阶段的器官、第二容器、第三流路和第四流路形成第二循环,用于对供体获取阶段的器官进行灌注,且在器官离体后,能够切换至第二容器、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与第一容器内的离体器官形成的第一循环,以对离体后保存阶段的器官进行灌注,第三泵能够提供第二循环的动力。本发明的灌注装置及灌注方法能够通过机械灌注维持移植全过程中离体器官血流不中断,能够对器官的血液进行回收,能够有效的避免移植全程器官血供的中断,提升器官移植的预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中断血流器官灌注装置和灌注方法。
背景技术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疾病的金标准。在现有器官移植的技术体系下,器官从供体上获取到移植给患者,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血供中断,器官缺血损伤不可避免,贯穿器官获取、保存和植入的全过程。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可导致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发生率6%)、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发生率43.8%)、缺血性胆道病(发生率9%)、复流后综合征(发生率53.6%),患者1年生存率仅84.6%。器官移植技术自问世以来,全球科学家聚焦于如何减轻器官缺血损伤,包括使用药物、缺血预处理、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等探索但均收效甚微,器官移植这一“先天缺陷”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传统移植技术体系下,运用保存液低温浸泡保存离体器官仍然是最主要的主要方式。低温会对离体器官造成损伤,更重要的是,器官血流完全中断。低温保存器官移植到受体上后,要重新恢复血供,移植器官不可避免地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器官产生严重损害,极大影响器官移植的预后以及患者的近远期生存。
常温机械灌注技术是一种器官移植领域的前沿、热点技术。该仪器可以在体外模拟人体为器官提供血液及营养,达到器官在离体状态下长时间保持功能与活力的目的。机械灌注技术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器官保存方式,愈加广泛地运用到器官移植领域。专利CN202010823535.4 公开了离体肝脏灌注系统、接头管组件及其连接方法、专利CN201811392862.8公开了一种可以扩大供肝来源的常温机械灌注系统、专利CN201811432911.6公开了肝脏灌注装置,这些专利所设计系统开始运用常温机械灌注技术灌注离体肝脏。但是现有的常温机械灌注装置只解决了器官离体保存过程中的器官缺血问题,而在器官从供体获取至器官血管接入常温机械灌注仪,从常温机械灌注仪拿出器官至器官植入受者的过程中,器官的血供仍然会中断,甚至遭受了两次缺血打击,显著影响了移植预后,目前尚无相应的专利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不中断血流器官灌注装置,在器官移植的全程(器官获取—离体灌注—植入受体),切实有效地避免器官血供的中断,极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预后。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使用上述不中断血流器官灌注装置的灌注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不中断血流器官灌注装置,通过常温机械灌注维持器官移植全程中移植器官血供不中断 ,第一容器,用于存储离体器官,所述第一容器设置有第一灌注口、第二灌注口和第三灌注口;
第二容器,用于存储灌注液,所述第二容器设置有第一口和第二口;
第一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灌注口与所述第一口,所述第二支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灌注口与所述第一口,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泵,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泵,所述第一泵用于使所述灌注液从所述第一口流向所述第一灌注口,所述第二泵用于使所述灌注液从所述第一口流向所述第二灌注口;
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三灌注口与所述第二口;
第三流路,所述第三流路用于连通供体获取阶段的器官和所述第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1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