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80794.5 | 申请日: | 2021-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5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宋培龙;葛春丽;游慧鹏;刘子哲;侯骅玲;梁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车风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3D80/30 | 分类号: | F03D80/3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武博 |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风力 发电 机组 防雷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风力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装置。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装置,包括防雷支架,通过螺栓连接主机架上;镀锡铜编织带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支撑板上;固定支撑板与防雷支架螺栓连接;镀锡铜编织带与偏航制动盘接触连接。本装置可以替换使用防雷碳刷结构,保证机组旋转部位始终有效接触,实现雷击电流的有效传导。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风力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作为一种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主要设置在空旷区域,作为高大且孤立的钢结构建筑,机组极易遭受雷击。风电机组传统的防雷接地路线是:叶片接闪器(叶尖部位)——叶片防雷导线(叶片内部)——轮毂——主轴——主机架——塔架——地面,其中叶片和轮毂之间存在相对转动,主轴与主机架之间存在相对转动,主机架和塔架之间存在相对转动。雷击电流在机组内部传导的过程中,旋转部位的接触可靠性尤为重要,一旦出现电流传导障碍,将会导致放电效应,对机组零部件造成损坏,影响机组运行,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目前,现有的风电机组针对旋转部位的防雷装置大多使用防雷碳刷结构,该结构生产制造成本较高,安装过程相对复杂,为了满足机组降成本需求,同时提高装配效率,配置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防雷装置,保证机组旋转部位始终有效接触,实现雷击电流的有效传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装置,保证机组旋转部位始终有效接触,实现雷击电流的有效传导。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装置,包括防雷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在主机架上;镀锡铜编织带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支撑板上;固定支撑板与防雷支架螺栓连接;镀锡铜编织带与偏航制动盘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固定支撑板与偏航制动盘弯曲形状一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防雷支架呈L型结构,包括长端和短端,长端设置条形孔,用于和固定支撑板连接;短端设置圆孔和腰形孔,通过螺栓固定于主机架上,并且可以对其进行角度调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腰形孔的两端呈半圆形状,中部位置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固定支撑板采用弹簧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固定支撑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第一板和第三板位于第二板的两端,且相对第二板呈一定角度弯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固定支撑板上的第三板上设置有长条孔,用于固定镀锡铜编织带和与防雷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板上远离第二板的一端设置开口。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可以避免使用防雷碳刷结构,保证机组旋转部位始终有效接触,实现雷击电流的有效传导。
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和安全可靠等优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风力发电机组简易防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风力发电机组简易防雷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风力发电机组简易防雷装置中的防雷支架的等轴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风力发电机组简易防雷装置中的固定支撑板的等轴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车风电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车风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07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茶花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止儿童意外操作触电保护插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