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钢筋碎石笼的膨胀岩隧道支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0453.8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苏伟;易志伟;孟庆余;张弛;李世斌;王旭;杨昌贤;李铁钟;王成;马云飞;刘立明;霍思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5;E21D11/38;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玺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7 | 代理人: | 陈杰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钢筋 碎石 膨胀 隧道 支护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钢筋碎石笼的膨胀岩隧道支护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底部纵向贯通的隧底盲沟;在隧道截面上,所述隧底盲沟与隧道底部曲线配合,共同在隧道底部形成结构规则的外部轮廓;隧底中心水沟于隧底盲沟下方中部纵向延伸,且在隧道截面上,隧底中心水沟至少一部分深入隧底盲沟内;所述隧底盲沟的轮廓上设有钢筋网;隧底横向导水管自隧底两侧穿过所述钢筋网进入隧底盲沟延伸,并与所述隧底中心水沟连通;隧底盲沟内其余空间采用碎石填充。本发明在满足隧底结构排水的同时,提高结构的承载,保障轨道的平整和隧道结构的营运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膨胀岩隧道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膨胀性围岩遇水膨胀,失水收缩,这种胀缩特性作用在结构上时表现为膨胀力。当隧道结构穿越膨胀性围岩时,在膨胀力的作用下,会产生附加内力和形变,造成隧道结构仰拱隆起、边墙挤出和混凝土衬砌破坏。特别是无砟轨道,由于其刚度较大,抗变形能力差,在隧底膨胀力的作用下,轨道板极易产生形变,从而降低轨道的平整度,影响列车行驶的平顺性,严重引发列车脱轨等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如何解决无砟轨道膨胀岩隧道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无砟轨道膨胀岩隧道的底部变形造成的安全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带有钢筋碎石笼的膨胀岩隧道支护结构,在满足隧底结构排水的同时,提高结构的承载,保障轨道的平整和隧道结构的营运安全。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带有钢筋碎石笼的膨胀岩隧道支护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底部纵向贯通的隧底盲沟;在隧道截面上,所述隧底盲沟与隧道底部曲线配合,共同在隧道底部形成结构规则的外部轮廓;隧底中心水沟于隧底盲沟下方中部纵向延伸,且在隧道截面上,隧底中心水沟至少一部分深入隧底盲沟内;所述隧底盲沟的轮廓上设有钢筋网;隧底横向导水管自隧底两侧穿过所述钢筋网进入隧底盲沟延伸,并与所述隧底中心水沟连通;隧底盲沟内其余空间采用碎石填充。
其中,所述隧底盲沟与隧道底部曲线配合,共同在隧道底部形成倒梯形的外部轮廓。
其中,所述隧底中心水沟上方两侧设有泄水孔,所述隧底横向导水管分别通过泄水孔与隧底中心水沟连通。
其中,所述隧底横向导水管沿纵向于隧底中心水沟两侧间隔均布,位于隧底同一侧的纵向排列的隧底横向导水管通过沿隧道纵向布置的交接管连通,交接管还于隧道内环向导水管依次连通。
其中,所述钢筋网的钢筋沿纵向和横向交叉分布。
其中,自所述钢筋网依次向外还沿隧底盲沟的轮廓铺设有设土工布和防水板,隧底横向导水管依次穿过所述土工布、防水板、钢筋网再进入隧底盲沟延伸。
其中,所述碎石为级配碎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级配碎石填充,有效提高了隧底承载力以及疏水速率;配合土工布、防水板等进一步加强了结构承载力以及防水能力。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无砟轨道膨胀岩隧道的底部变形造成的安全问题,设计理念新颖、措施合理、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隧道截面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隧底盲沟轮廓的钢筋网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隧底盲沟;2-隧底横向导水管;3-隧底中心水沟;4-土工布;5-防水板;6-钢筋网;7-碎石;8-交接管;9-泄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04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