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左心耳填胶封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0372.8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9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军;冯骥;徐佑龙;张江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慧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王亮 |
地址: | 200438 上海市杨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耳 封堵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左心耳填胶封堵系统,所述的填胶封堵系统包括介入部分和植入部分,介入部分为输送系统,植入部分为水凝胶和封堵装置,封堵装置包括导引段和封堵盘,导引段包括光滑头端和编织段,编织段的编织丝一端与光滑头端连接固定,另一端延伸至封堵盘形成编织网,封堵盘在编织网内侧或外侧或内外双侧附有膜状结构,膜状结构用于阻挡造影剂、血液和水凝胶,编织网预成型具有两种形态,一种为盘形结构,另一种为盘形结构两端沿轴向拉伸形成管状结构,输送系统与封堵盘可拆卸连接。本发明的封堵盘随着编织网一起变换形态,使得封堵盘能紧密封堵左心耳口部;封堵盘后期会慢慢降解消失,减少占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房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左心耳填胶封堵系统。
背景技术
在心脑血管医疗领域中,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导致血栓栓塞,进而导致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其最大的危害就是脑卒中,严重时可以致死或致残,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预防卒中是房颤治疗的根本目标。
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栓塞起源的重要部位,60%的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心源性血栓来自左心耳,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90%以上血栓形成于左心耳。鉴于左心耳在心房血栓形成中的重要地位,近年开展了针对左心耳的经皮封堵术。左心耳的经皮封堵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可行的方法将左心耳封堵,避免血栓脱落至血管形成栓塞,最早于2001年8月应用于临床。分为外科途径和内科途径,外科途径因创伤较大,多不被接受。内科经皮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时间短、创伤小、收效快。虽然口服抗凝药物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概率,但由于需频繁抽血监测凝血指标,即使在合适的抗凝强度内,也会使颅内出血的几率增加2-5倍,部分抗凝禁忌症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抗凝血剂如华法林的临床使用。因此,可以预见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将是未来治疗房颤并发症的主要方式。
现有的左心耳封堵器包括封堵盘和固定盘两部分,使用方法使用输送系统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穿过房间隔达到左心房,在左心耳口部造影确定左心耳位置,将左心耳封堵器在左心耳口部释放,使左心耳封堵器的固定盘位于左心耳内部,使左心耳封堵器的封堵盘可以完全封堵左心耳口部,并断开输送系统与封堵器的连接,撤出输送系统,将左心耳封堵器留在左心耳口部。存在安装繁琐、封堵盘无法降解,占用空间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左心耳填胶封堵系统,封堵盘随着编织网一起变换形态,使得封堵盘能紧密封堵左心耳口部;封堵盘后期会慢慢降解消失,减少占用空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左心耳填胶封堵系统,所述的填胶封堵系统包括介入部分和植入部分,所述的介入部分为输送系统,所述的植入部分为水凝胶和封堵装置,该封堵装置包括导引段和封堵盘,所述的导引段包括光滑头端和编织段,所述的编织段的编织丝一端与光滑头端连接固定,另一端延伸至封堵盘形成编织网,所述的封堵盘在编织网内侧或外侧或内外双侧附有膜状结构,该膜状结构用于阻挡造影剂、血液和水凝胶,所述的编织网预成型具有两种形态,一种为盘形结构,另一种为盘形结构两端沿轴向拉伸形成管状结构,所述的输送系统与封堵盘可拆卸连接。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编织段存在较大缝隙网格,便于水凝胶从网格中渗出流向左心耳内壁。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编织段的编织丝材质为高弹性的可变型材料。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可变型材料为具备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材料。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封堵盘上的膜状结构其材料为具备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材料。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输送系统的远端设有螺纹或螺旋结构,用于与封堵盘近端进行连接或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慧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慧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0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