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氨基丙二酰胺的连续化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79740.7 | 申请日: | 2021-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高岩;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231/02 | 分类号: | C07C231/02;C07C237/06 |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08 | 代理人: | 杨翠翠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丙二酰胺 连续 制备 方法 | ||
一种2‑氨基丙二酰胺的连续化制备方法,其属于有机合成领域。该方法以2‑氨基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以氨水为氨解试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微通道反应器反应,经减压浓缩,得到2‑氨基丙二酰胺。本发明提供一种2‑氨基丙二酰胺的连续化制备工艺方法,方法简单,可连续化生产,反应时间短,产品收率达到80‑90%,提高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氨基丙二酰胺的连续化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氨基丙二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合成中间体,在医药、肥料、食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已有不少专利报道过2-氨基丙二酰胺的合成方法。公开号CN110446709A将2-氨基丙二酸二乙酯与氨甲醇混合,密闭条件下80℃搅拌过夜,经减压浓缩,报道收率73%。公开号CN108250104采用NH4Cl水溶液为氨解试剂,100℃回流反应两小时,报道收率87%。此法虽产率不低,但三废处理困难,不适合工业化。公开号JP2010241805采用氨水作氨解试剂,通入氮气加压至0.1~0.2Mpa,0~20℃密闭反应3~6小时,报道收率77%。国内大部分工厂采用的是间歇釜式反应设备生产,操作流程多且杂,反应时间长,产率偏低。目前报道的制备方法均为间歇釜式反应方法,还未有连续化制备方法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氨基丙二酰胺制备方法,基于微通道反应器进行连续生产,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时间较短,反应效率较高,并且最后的产物纯度较高。微反应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高新技术,其特征尺度微型化,传热、传质速率高,且具有绿色安全、体积小、副反应少、过程可控、过程连续等优点。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使用高压柱塞泵分别将2-氨基丙二胺二乙酯和溶剂的混合液与氨水泵入预混合器,然后经预热管道预热,再进入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含2-氨基丙二酰胺的混合液。
为了确保本发明的反应效率较高又不会导致原料的浪费,所述2-氨基丙二酸二乙酯与氨水的体积比为1:2~10,例如:1:5、1:8、1:9等;所述氨水的质量分数在10%~25%,优选20%~2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溶剂为甲醇,乙醇,二甲基亚砜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溶剂的加入有利于水相与有机相的混合,加快反应速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2-氨基丙二胺二乙酯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1~10,例如:1:2、1:5、1:8等,优选1:2~5。
为了使反应更加充分,本发明所述反应时间为3~20min,例如5min,10min,13min,18min等,优选10~15min。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热温度30~130℃;所述反应温度为30~130℃,例如35℃,55℃,65℃,80℃,100℃,120℃等,优选40~85℃。
反应温度是影响反应产物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较低,会降低反应速率,温度过高,氨水会挥发过多,导致反应不充分,影响氨解产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应压力为1~4Mpa,例如1.0MPa、1.5MPa、2.0MPa、2.2MPa、2.3MPa、2.8MPa、3.5MPa等,优选2~3Mpa。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混合器为T型混合器,通道尺寸为1~5mm;所述微反应器包括CPMM分离再结合型微混合器和管道反应器,其中CPMM型微混合器具有尺寸为50~500μm的结构,能将通过的反应液体切割为50~500μm厚度的液膜,并均匀混合反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将得到2-氨基丙二酰胺的混合液减压浓缩,得到2-氨基丙二酰胺粗品,然后用甲醇打浆提纯,抽滤,室温风干,得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滤液蒸出甲醇,可反复套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97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