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商商品属性数据规范化处理方法与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79155.7 | 申请日: | 2021-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9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哈达;付飞;张勇;林斌;杨守斌;郑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值得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215 | 分类号: | G06F16/215;G06F16/23;G06F16/2457;G06F16/28;G06Q30/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品 属性 数据 规范化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商商品属性数据规范化处理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包括:解析商品的属性数据,将所述属性数据拆分为原始属性名和原始属性值;将所述原始属性名映射为标准属性名;将所述原始属性值映射为标准属性值。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各个电商平台存在差异的商品属性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能够构建出一套统一规范的电商商品属性数据,便于消费者进行跨电商平台的商品属性比较,有效改善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工程技术,具体属于服务端开发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商领域的快速发展与繁荣,线上购物成为了大众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购买的方式,线上购物无法直接接触到商品的实体,需要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载体去了解商品的特征。在页面中的商品描述信息中,商品属性的数据是商品特征的集合体,是消费者做购物决策的关键参考。
本着货比三家的理念,消费者希望对比不同电商平台的商品来作出最佳的选择。由于不同电商平台的商品属性数据的描述方式、数据单位、定义域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消费者不能直观的跨电商平台进行商品的对比分析。针对以上的问题,如何解决平台之间的属性数据存在的差异,构建出一套统一规范的电商商品属性数据标准成为了一个挑战。
基于现有的跨电商平台属性数据不统一的现状,工业界对属性数据的应用多数是局限于单一商城维度进行的,即让消费者在同电商平台的范围中去对比商品。属性数据在跨商城应用方面,现行的技术方案多数是基于属性去做推荐系统,在构建数据规范化处理方法方面的研究较少。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0004538.X的《多平台商品属性匹配处理方法及系统》中,应用了用户数据和多商城属性去做了目标用户的精准匹配,消费者可以被动的接受系统推荐的商品,但是无法主动的去对比跨平台的电商商品。
由于现有的跨电商平台属性数据不统一,缺失数据标准,无法用一套统一的标准去对比多电商平台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不同电商平台商品属性的标准,造成了不佳的购物体验;对于企业运营人员来说,去重与聚合多电商平台相同商品链接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成本,造成了运营效率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商商品属性数据规范化处理方法与系统,可以规范化不同电商平台的属性数据,解决不同平台数据存在的:描述方式差异,数据单位不同,取值范围不同,缺失值,错误值等问题。构建一套跨平台的属性数据映射系统,实现多电商平台的属性数据规范化处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商商品属性数据规范化处理方法,包括:
解析商品的属性数据,将所述属性数据拆分为原始属性名和原始属性值;
将所述原始属性名映射为标准属性名;
将所述原始属性值映射为标准属性值。
进一步,在所述将所述原始属性值映射为标准属性值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属性数据划分为品类数据组;
将所述品类数据组内的属性名和属性值进行去重处理;
基于去重处理后的属性名和属性值,使用德尔菲法确定标准属性名、标准属性名与属性值的对应关系并保存。
进一步,将所述原始属性值映射为标准属性值,具体包括:
将所述原始属性值根据配置的正则表达式或字符串截取逻辑进行截取;
将截取后的原始属性值根据配置的正则表达式与各个标准属性值进行匹配,将截取后的原始属性值替换为匹配到的标准属性值;
将替换后得到的标准属性值根据配置的字符串截取规则进行处理,获得格式化后的标准属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值得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值得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91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