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北斗通信系统中入站传输控制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7287.6 | 申请日: | 2021-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94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朱旭东;钱锋;甘雯昱;姚振东;王宝;姚楚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L69/06;H04L1/1607;H04L1/186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北斗 通信 系统 中入站 传输 控制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卫星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北斗通信系统中入站传输控制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终端可以向北斗网络设备发送第一SLC PDU的N个SLC PDU。若北斗网络设备基于已接收到的SLC PDU的帧头信息确定出第一SLC SDU中SLC PDU有缺失,则返回第一ACK给终端,其中,第一ACK用于指示北斗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第一SLC SDU中SLC PDU的帧序号。终端在接收到北斗网络设备的第一ACK后,重传第一SLC SDU中北斗网络设备未收到的SLC PDU给北斗网络设备。这样,在终端发送的数据有丢失时,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星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北斗通信系统中入站传输控制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集定位、授时、通信于一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北斗短报文通信业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别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等其他全球导航系统的特色之一。北斗短报文通信业务特别适用于在海洋、沙漠、草原、无人区等移动通信未覆盖、或覆盖不了、或通信系统被破坏的区域进行通信。北斗三号卫星的短报文系统对短报文技术体制进行了升级,实现了军民信号分离,国家在确保军用需求完全满足的前提下,将北斗短报文业务的通信系统一些必要的资源开放给民用,针对民用业务和设备特性,需要依据北斗短报文业务的通信系统的特性设计通信协议。
由于北斗短报文业务的通信系统是通过卫星链路进行通信,其主要特性是:1、时延长;2、链路损耗大;3、支持的业务主要是突发式短消息业务;4、不支持链接状态管理、移动性管理和广播控制信息等。目前的无线通信的协议并不能适用于北斗短报文业务的通信系统中,原因在于:由于卫星通信传播距离远,北斗短报文业务的通信系统中对终端发送功率要求高。受当前民用的终端(例如手机等终端)射频器件的限制,终端无法向北斗短报文卫星长时间持续发送信号。为了尽量不损坏终端上射频器件,终端的射频器件在发送状态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必须关闭停止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切换到发送状态。而现有的无线通信协议中信令交互流程的放到北斗短报文业务中执行,耗时太长,北斗短报文业务的通信系统中空口资源有限,无法满足这种信令交互,因此,没有专门设计控制信令的交互协议流程。并且,北斗短报文业务的通信中没有广播信息,终端也无法通过广播信息来获取北斗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因此,当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有丢失时,终端无法通过专门的控制信令或者广播信息来通知北斗网络设备协商数据包的重传,无法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北斗通信系统中入站传输控制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实现了北斗通信系统中,终端的数据包有丢失时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正常进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北斗通信系统中入站传输控制方法,包括:终端发送第一卫星链路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SLC SDU中的N个卫星链路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SLC PDU给北斗网络设备,N为正整数;其中,N个SLC PDU包括第一SLC PDU,第一SLC PDU的帧头信息包括服务数据单元交替指示SAI字段、帧总数字段和帧序号字段;SAI字段用于指示第一SLCPDU是否为重传数据,帧总数字段用于指示第一SLC SDU中包括SLC PDU的总数量N,帧序号字段用于指示第一SLC PDU在第一SLC SDU中的帧序号;
当终端接收到北斗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字符ACK时,终端重传第一SLC SDU中北斗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的SLC PDU给北斗网络设备,其中,第一ACK用于指示第一SLC SDU中北斗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的SLC PDU的帧序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7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