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脑横机超密针针板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77239.7 | 申请日: | 2021-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5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高铭伟;陈亚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铭伟;陈亚江 |
| 主分类号: | D04B15/10 | 分类号: | D04B15/10 |
| 代理公司: | 嘉兴华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54 | 代理人: | 徐桂红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脑 横机超密 针针 板结 | ||
一种电脑横机超密针针板结构,包括针板、织针和插片,所述织针和插片均有若干个,插片由插片Ⅰ和插片Ⅱ组成,插片Ⅰ和插片Ⅱ均竖向设置,并且沿针板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针板上开设有供插片Ⅰ插入的插片槽Ⅰ,插片Ⅱ悬空,且位于相邻两插片Ⅰ之间的中间位置,插片Ⅰ与插片Ⅱ之间形成供织针装入的针槽,插片Ⅰ和插片Ⅱ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开设有若干横向通孔,横向通孔内穿设有钢丝,从而将若干插片Ⅰ和插片Ⅱ串在一起。本发明能够在满足实际生产加工的情况下,将织针在每英寸针板上排列的数量增加一倍,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针板的横向空间,使电脑横机能够编织出紧密度更高的针织物,充分满足目前人们的需求,具有较高市场推广价值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脑横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电脑横机超密针针板结构。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电脑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其编织工作过程如下:通过机头及设置在机头三角底板上的三角机构即三角系统在机头沿机架导轨(也称机头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设置在针板上针槽内的织针沿针槽上下运动,在三角机构及牵拉卷布机构的配合下完成对织物的编织。
上述三角机构犹如一组平面凸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即三角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探出或缩入针槽),并通过针钩和针舌的动作将纱线编织成织物。织针在上升(探出针槽)的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钩,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缩入针槽)的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与此同时,原有挂在针杆上的线圈脱出针钩,而新的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并与旧线圈串联在一起。于是,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相互联结便形成针织物。
不难看出,前述安装有织针的针板为编织机构体系中的关键部件,而沿针板长度方向(横向)排列的相邻织针之间的距离(针距)通常会直接影响织物编织的密度,换句话说,针距越大,线圈之间的弧线就会加长,致使编织的织物紧密度变差,即织物较为稀疏;反之,针距越小,编织出的织物组织就会更加致密。
当然,对于一般的针织物而言,制作的越致密越好。为此,一些生产厂家开始对编织机构进行改进,如图1和图2所示,沿针板100的长度方向(横向),增加每一英寸插片槽101的数量,以缩小相邻两插片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缩减针距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受到实际生产加工的制约,没办法将针距无限缩小,最大极限只能在每英寸针板长度上设置16个织针,因为,针距的大小由相邻插片槽101之间的距离决定,而相邻插片槽101的靠近,势必会造成两相邻插片槽101之间的隔板102变薄,当隔板102薄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隔板102在铣削插片槽101的过程中发生变形,甚至出现“铣削打刀”的现象。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缩短针距,即通过在插片的两个侧壁上铣削对称的额外针槽,将原有一个针槽内只能放置一枚织针改为安装两枚织针的方式来增加每英寸织针的数量,以达到缩短针距的目的,但我们知道,目前使用的插片本身就很薄,如果在其对称两侧再铣削额外的针槽,同样会造成插片的变形。因此,如何尽可能地缩短针距,增加每英寸织针的数量,提高编织的织物紧密度,已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脑横机超密针针板结构,其能够在满足实际生产加工的情况下,将织针在每英寸针板长度方向上排列的数量增加一倍,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针板的横向空间,使电脑横机能够编织出紧密度更高的针织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电脑横机超密针针板结构,包括针板、织针和插片,所述织针和插片均有若干个,其中,所述插片由插片Ⅰ和插片Ⅱ组成,所述插片Ⅰ和插片Ⅱ均竖向设置,并且沿针板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所述针板上开设有供插片Ⅰ插入的插片槽Ⅰ,所述插片Ⅱ悬空,且位于相邻两插片Ⅰ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插片Ⅰ与插片Ⅱ之间形成供织针装入的针槽,所述插片Ⅰ和插片Ⅱ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开设有若干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内穿设有钢丝,从而将若干插片Ⅰ和插片Ⅱ串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铭伟;陈亚江,未经高铭伟;陈亚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72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制药用固液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球头铣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