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采茶机茶叶芽尖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6674.8 | 申请日: | 2021-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4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龚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1;G06K9/38;G06K9/46;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千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4 | 代理人: | 尚于杰;祁文彦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采茶 茶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采茶机茶叶芽尖检测方法,通过使用分段式采茶机构进行茶叶芽尖图像采集,对采集到图像进行数据集增强、标注、划分等操作后,放入YOLOv4模型中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与自适应对比度加强处理进行模型优化,使用CIOU损失函数评估,最后使用HSV图像分割与凸包检测获得采摘点坐标。本发明的茶叶芽尖检测方法能高效准确的识别茶叶芽尖位置,实现名优茶高质量采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茶机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采茶机茶叶芽尖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主要的采茶机类型有手动跨脊采茶机和手持式采茶机,但都无法区分茶叶的新芽和老叶,造成芽叶破损率高,达不到名茶采摘标准。因此,茶园仍选择依靠人工采摘名优茶。但随着采茶劳动力的日益紧缺,采茶机荒现象日趋严重,制约着采茶产业的发展。高效优质采茶机的研发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体系技术越来越成熟,深度学习的应用也不断增加,智能采摘在农业水果采摘等领域已有应用,但在茶叶检测中,检测目标嫩芽体积小,夹杂在叶片中,不易检测。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智能采摘过程中容易漏检嫩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采茶机茶叶芽尖检测方法,使用分段式采集图像方法,并结合深度学习进行芽尖检测,能更加精准高效地识别检测出芽尖的位置并配合采茶机进行采摘,能大大提高名优茶的采摘效率,缓解采茶人工成本的压力。
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基于深度学习的采茶机茶叶芽尖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使用分段采茶机构进行茶叶图像采集;
步骤2:对步骤1采集到图像进行数据集增强操作,扩大数据集数量,人为对扩大后数据集中的每个图像的芽尖位置进行标注,并对标注后的数据集进行划分,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
步骤3:将步骤2中的训练集放入改进的YOLOv4网络进行训练;
步骤4:利用步骤3中训练好的模型对步骤2中测试集进行预测,获得芽尖的预测框;
步骤5:对步骤4得到的预测框中的嫩芽,进行图像分割与凸包检测获得采摘点坐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利用分段式采茶机构将茶叶进行分段处理,并采用分辨率为1920×1080的工业相机进行图像拍摄采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20度到20度的随机图像旋转,将数据集图像数量扩大,将数据集按照9: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将训练集尺寸设为416×416,输入改进的YOLOv4网络进行模型训练,得到训练好的模型,使用CIOU损失函数评估模型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输入测试集中的图像进入训练好的模型,模型读取图像后对读取图像进行自适应对比度加强处理,然后进行茶叶芽尖检测,获得茶叶芽尖的预测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将上述预测框裁剪,得到只有嫩芽的目标区域图像,将上述目标区域图像进行HSV图像分割得到二值化图像,对二值化图像进行凸包检测得到轮廓与图像边框交线,计算出采摘点坐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能高效准确的识别茶叶芽尖位置,实现名优茶高质量采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分段式采茶机构示意图;
图3为改进的YOLOv4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4为茶叶图像的损失函数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66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