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irc_0000173作为卵巢癌预后、治疗标志物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75383.7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4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夏大静;汪舫;吴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5/113;A61K45/00;A61K31/710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irc_0000173 作为 卵巢癌 预后 治疗 标志 应用 | ||
环状RNA circRNA_0000173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可预测预后不良;抑制circRNA_0000173表达能够抑制了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circRNA_0000173可通靶向性结合PKM2蛋白,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发挥了促进作用。提示circRNA_0000173是一个新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一个强有力的卵巢癌治疗靶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circRNA检测和治疗卵巢癌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卵巢癌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趋于稳定,但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是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居女性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卵巢癌发病隐匿,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且缺乏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措施,待确诊时70%的患者已处于晚期。就世界范围而言,女性一生中发生卵巢癌的风险比为1.4~1.5%,而卵巢癌的死亡风险比约为1%。针对卵巢癌组织异质性以及高通量测序的研究表明,卵巢肿瘤中大多为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虽然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基础上辅以铂类和紫杉醇为主的化疗,以及近年来免疫疗法和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新疗法的尝试,但其临床缓解的平均时间为两年,五年生存率仅在30%左右。卵巢癌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包括早期筛检指标较少、早期诊断困难,同时伴随高转移和复发,此外,卵巢癌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难以完全清除病灶,致使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因此,探究新的卵巢癌发病机制、寻找潜在的诊治靶标和肿瘤标志物,是目前卵巢癌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卵巢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表观遗传能从染色质、DNA、蛋白质和RNA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核小体重构和非编码RNA调节等[7],其中RNA在表观遗传调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可以作为从DNA到蛋白质的信息传递中间体,且其本身也具有各种生物学功能。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 )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具有闭合环状结构的一种新型非编码RNA,其表达水平高、稳定且分布广泛。circRNA根据其组成和循环机制的不同主要分为3个类别:外显子circRNA、内含子circRNA和外显子-内含子circRNA。
circRNA由前体mRNA(pre-mRNA)产生,并由RNA聚合酶II转录,该结构使得circRNA缺乏5’多聚A尾,此特征使得成熟的circRNA结构稳定、序列保守、高度丰富,并在特殊条件下动态表达在特定组织内部。因此circRNA可以抵抗核酸外切酶的降解,而circRNA表达丰富,在各个物种间较为保守,且其表达具有组织及发育时序的特异性。circRNA因具备以下分子标志物特点:选择性高表达,常与线性RNA(hostgene)的表达量相当,在增生慢的细胞及器官中表达量高;高度稳定,闭合环状的结构可抵抗RNase的降解;在不同的物种间相对保守;特异性表达,circRNA的表达具有组织及发育时序的特异性;便于检测,不仅肿瘤组织中表达,还可以通过血清、尿液检测。目前的研究已证实功能性circRNA可以以多种方式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如内源性竞争抑制microRNA、与circRN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调节转录或剪接。在妇科恶性肿瘤领域,已有数篇关于circRNA靶向蛋白质分子或circRNA-miRNA—mRNA网络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作用中的报道,如circRNA_0049116(circMUC16)在卵巢癌中通过结合ATG13蛋白,上调ATG13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增强其自噬,从而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22],而circRNA_0132980(circSLC26A4)可通过竞争结合miR-1287-5p,上调HOXA7,进而促进宫颈癌的进展。上述研究提示circRNA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巨大潜力。尽管如此,人们对circRNA的产生及生物学功能认识还非常有限,关于circRNA对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度和病死率极高的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不甚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53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