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线、通信线缆、汽车及通信线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5097.0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8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周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11/00;H01B7/17;H01B7/00;H01B13/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郭长海;宋宝库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线缆 汽车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通信线、制造方法、通信线缆、汽车及通信线的制造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通信线的增多则使得车身重量有明显增加,同时双绞通信线所需占据的空间较大,给汽车中通信线路的布置造成困难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通信线,包括两根以相同波形的方式延伸的走线;走线包括柔性基材;两根走线的延伸轴线重合且一根走线的波峰对应另一根走线的波谷,两根走线在其相邻的交点处交替设置且两根走线塑封固定。如此,通过柔性基材形成的走线按照交叉重叠的布置来代替原有的导线,在保证信号传输稳定的情况下,降低了通信线的重量,同时柔性基材的导体界面薄而扁平,减少了导线尺寸,使得通信线占据的空间减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通信线、制造方法、通信线缆、汽车及通信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功能模块在汽车上逐步得到应用。例如,现有的汽车可以具有自动控制发动机启停、自动变速、自动空调、自动巡航行驶、全球定位等多个智能化功能模块。汽车上的各功能模块数据需要对应的通信线来完成信号的传输。现有的汽车通常会采用CAN通信、以太网通信和菊花链等通信方式来实现各电子元件与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
为了保证通信过程中信号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上述的通信中常通过双绞线来实现差分通信,双绞线中两根线束上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但是,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化,车内智能化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多,导致整车使用的通信线数量也越来越多,而通信线的增多则使得车身重量有明显增加,同时双绞线对线性和线距的要求也使得上述通信线所需占据的空间较大,给汽车中通信线路的布置造成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整车使用的通信线增多则使得车身重量有明显增加,同时双绞线对线性和线距的要求也使得上述通信线所需占据的空间较大,给汽车中通信线路的布置造成困难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线,包括两根以相同波形的方式延伸的走线;所述走线包括柔性基材,且所述柔性基材在其延伸方向上有一条蚀刻而成的电路;两根所述走线的延伸轴线重合且一根所述走线的波峰对应另一根所述走线的波谷,两根走线在其相邻的交点处一上一下地交替设置并在其相交的位置压合成型,两根走线还通过塑封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通信线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外套,所述外套套设在两根所述走线的外部。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通信线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焊盘;每根所述走线的两端均设置有一焊盘,所述焊盘与所述柔性基材上的所述电路电连接,且所述焊盘还与所述外套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通信线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套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模和下模中分别设有容纳所述走线的凹槽;或者,所述外套在两根所述走线的外部注塑成型。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通信线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套与两根所述走线之间设有屏蔽层;两根所述走线与所述屏蔽层之间设有绝缘层。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通信线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走线呈正弦波形或锯齿波形。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线缆,包括外保护层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外保护层中的至少一根上述通信线。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通信线缆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保护层内壁上还固定连接有分隔架,所述分隔架将所述外保护层分割成多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所述通信线。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通信设备上连接有上述的通信线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5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