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故障定位的方法、处理器以及工程机械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74881.X | 申请日: | 202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4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滕宏珍;高超;丁慧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故障 定位 方法 处理器 以及 工程机械 | ||
本申请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故障定位的方法、处理器以及工程机械。用于故障定位的方法应用于工程机械,方法包括:确定工程机械的电气元器件和线束布置的视图;获取工程机械的机械参数;根据机械参数确定工程机械发生故障的发生点;确定与发生点对应的故障引起点;在视图中定位并显示故障引起点。通过上述方案,可以通过三维视图显示工程机械的线束布置,并且将确定的故障引起点在三维视图上进行显示。维修人员可以针对三维视图上显示的故障引起点进行检查,大幅度地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员的消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故障定位的方法、处理器以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吨位的工程机械大部分都是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所包含的电气元器件与线路分布都比较复杂,电气方面出现问题的概率也比较大,故障问题也比较隐形。例如,插件接触不好或是元器件质量问题等都会引起工程机械的故障。一旦发生问题,需要维修服务人员到现场检查故障的问题点。
目前,维修人员到现场检查问题点时,由于线路复杂,发生问题点可能比较多,需要维修人员对电气元器件与工程机械的线路一个一个进行检查、排除才能解决问题。对服务人员的水平要求比较高,既耗费维修人员的时间与精力还会耽误工期影响产品信誉度,甚至会影响客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工程机械故障难以排查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故障定位的方法、处理器以及工程机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故障定位的方法,应用于工程机械,方法包括:
确定工程机械的电气元器件和线束布置的视图;
获取工程机械的机械参数;
根据机械参数确定工程机械发生故障的发生点;
确定与发生点对应的故障引起点;
在视图中定位并显示故障引起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机械参数确定工程机械发生故障的发生点包括:在机械参数未满足预设标准的情况下,确定工程机械发生故障;根据未满足预设标准的机械参数确定发生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工程机械包括检测装置;在机械参数未满足预设标准的情况下,确定工程机械发生故障包括:在机械参数未满足预设标准的情况下,检测与机械参数对应的检测装置是否触发提示信号;在确定检测装置未触发提示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检测装置和/或检测装置的线路发生故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检测装置有触发提示信号的情况下,确定检测装置及检测装置的线路未发生故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机械参数包含多个执行操作以及与执行操作对应的执行参数;在机械参数未满足预设标准的情况下,确定工程机械发生故障包括:确定存在关联性的任意两个执行操作对应的第一执行参数和第二执行参数;在第一执行参数与第二执行参数匹配失败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执行参数和第二执行参数对应的执行点发生故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与发生点对应的故障引起点包括:确定与发生点对应的故障代码;在数据库中查找与故障代码对应的引起点确定为故障引起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视图中定位并显示故障引起点之后,标记与故障引起点对应的故障电气元器件和/或对应的故障线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故障电气元器件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确定故障线束所在的布置位置;确定布置位置对应的线束编号,以通过线束编号确定工程机械发生故障的实际线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用于故障定位的方法。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多个电气元器件;以及上述的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48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