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进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推荐召回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73501.0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9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欣悦;陈武;肖伦山;钟侃;李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6 | 分类号: | G06F16/9536;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正华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1 | 代理人: | 傅晓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进 循环 神经网络 算法 推荐 召回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改进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推荐召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目标用户交互数据进行时间交互序列化过滤,得到用户-对象交互记录;
S2、对步骤S1中用户-对象交互记录提取目标用户的交互对象类别特征;
S3、基于改进RNN循环神经网络对步骤S1中用户-对象交互记录与步骤S2中对象类别特征进行融合预测,得到召回生成结果;
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31、根据步骤S1中用户-对象交互记录构建序列化交互记录模型,计算用户-对象的隐藏式表达向量;
S32、构建改进RNN循环神经网络,对步骤S2中对象类别信息与步骤S31中用户-对象的隐藏式表达向量的融合;
S33、对步骤S33中融合后的用户-对象各隐藏式表达向量进行解码,得到召回生成结果;
所述步骤S31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311、根据步骤S1中用户-对象交互记录构建序列化交互记录模型,并对序列化交互记录模型中对象信息进行定义计算,得到各对象转换的低维空间表达向量,定义计算式表示为:
其中,mj→i,r为第r个对象转换的低维空间表达向量,ci,j为消息的规范化常数,Wr为序列化交互记录模型中第r个对象的权重参数,xj为序列化交互记录模型中第j个对象的表示向量;
S312、对步骤S311中低维空间表达向量进行序列数据编码,表示为:
其中,hi为序列化编码操作结果,merge()为序列融合操作,mj→i,r、mj→i,R分别为第r个以及第R个对象转换的低维空间表达向量,Ni表示当前序列数据编码操作中待处理对象总数;
S313、对步骤S312中编码后结果进行线性变换,得到用户-对象各隐藏式表达向量,分别表示为:
ui=σ(Wuhi);
vi=σ(Wvhi);
其中,ui为用户的隐式表达向量,Wu为用户权重参数,vi为对象的隐式表达向量,Wv为对象权重参数,σ为非线性激活函数,hi为序列化编码操作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推荐召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11、对目标用户交互数据进行数据清理;
S12、对步骤S11中清理后交互数据进行时间序列范围内过滤,得到目标用户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用户-对象交互行为信息;
S13、对步骤S12中用户-对象交互行为信息进行信息转换,得到用户-对象交互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推荐召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21、根据步骤S1中用户-对象交互记录构建对象信息提取模型,并提取目标用户的交互对象信息;
S22、计算步骤S21中目标用户的交互对象信息中各类别特征的统计学特征;
S23、对步骤S22中各类别特征的统计学特征进行整理,得到目标用户的交互对象类别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改进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推荐召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211、根据步骤S1中用户-对象交互记录构建对象信息提取模型;
S212、利用步骤S211中对象信息提取模型根据步骤S1中用户-对象交互记录进行提取,得到目标用户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目标用户的交互对象信息;
S213、对步骤S212中目标用户的交互对象信息进行类别划分,并对划分结果进行数据转换,得到转换后目标用户的交互对象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35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