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污型羽绒服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72969.8 | 申请日: | 202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6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昆明;张传贵;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1D3/02 | 分类号: | A41D3/02;A41D31/02;A41D31/30;A41D31/26;A41D31/06;A41D31/14;A41D31/10;A41D31/102;A41D31/24;A41D31/04;B32B9/02;B32B9/00;B32B27/02;B32B27/32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污 羽绒服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防污型羽绒服的制备方法,所述防污型羽绒服包括面料、内衬以及填充于面料和内衬之间的羽绒,所述面料包括基布层、涂覆于基布层上表面且渗透至其下表面的防污层、与基布层下表面连接的抗菌膜、以及设置于抗菌膜下表面的抗静电辐射层;所述抗菌膜上下表面均设置有蜂窝槽,抗菌膜与基布层之间形成蜂窝状的空气层,所述抗静电辐射层上表面与抗菌膜下表面贴合以及下表面设置为平滑面,其特征在于,该防污型羽绒服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面料制备:
S101、将玉米纤维、竹炭纤维混合纺织得到基布层,备用;
S102、将聚四氟乙烯纤维、纤维素纤维、纳米银溶胶经混合、压延、焙烧后得到带有蜂窝槽的抗菌膜;
S103、采用磁控溅射法将混合的TiO2水溶胶、纳米AZO粉沉积在抗菌膜下表面,得到抗静电辐射层;
S104、将纳米SiO2、氟单体水性聚氨酯、树脂胶、有机硅消泡剂混合后涂覆于放置在抗菌膜上方的基布层上表面,得到防污层且防污层透过基布层的孔隙渗透至基布层下表面与抗菌膜粘接,采用蒸汽烘干防污层,得到面料;
S2、内衬制备:将尼龙纤维纺织得到内衬;
S3、羽绒填充:将羽绒填充于内衬和面料之间,缝合后既得羽绒服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型羽绒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2中,聚四氟乙烯纤维、纤维素纤维、纳米银溶胶混合后先在-20℃~-25℃下放置30~40min后再经压延机冷压成型,冷压辊筒上设置有制备蜂窝槽的蜂窝状纹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污型羽绒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2中,冷压成型的抗菌膜半成品转入焙烧炉中,在250~280℃温度下焙烧60~90min,最后降至室温既得抗菌膜成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型羽绒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4中,于蒸汽室内采用蒸汽将防污层烘干,蒸汽室内的蒸汽温度为100~120℃,压力为4Mpa~6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型羽绒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70-80份玉米纤维、20-30份竹炭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型羽绒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污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15份纳米SiO2、55-75份氟单体水性聚氨酯、15-25份树脂胶、1-5份有机硅消泡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型羽绒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膜按重量份数计包括80-90份聚四氟乙烯纤维、5-10份纤维素纤维、5-10份纳米银溶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污型羽绒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膜上下表面的蜂窝槽由辊压成型工艺一体制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型羽绒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辐射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90-95份TiO2水溶胶、5-10份纳米AZO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296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