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龙爪菇催芽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72548.5 | 申请日: | 202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6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巫仁高;赵俊敏;王爱仙;王怡暄;刘福阳;卢仁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巫仁高;顺昌县仁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鼎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63 | 代理人: | 程捷;杨慧娟 |
| 地址: | 354299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龙爪菇 催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爪菇催芽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菌筒内菌丝走满袋后,进行割口并移入菇棚;步骤2,覆盖黑膜:以割口当天为割口第1天,于割口第1~9天的任意一天对菌筒覆盖黑膜;步骤3,出芽管理:在覆盖黑膜后对菌筒进行封闭式全避光出芽管理,直至形成分支。通过所述封闭式全避光催芽方法使得菌丝恢复、原基形成一致性好,原基生长健壮、子实体朵型大而完整,产量较现有的龙爪菇栽培工艺也增加2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龙爪菇催芽方法。
背景技术
龙爪菇外观呈珊瑚状,色泽为红褐色或褐色,基部生出多回分枝,基柄粗大,圆柱状或柱状团块,光滑,由基部向上分叉,中上部呈多次分枝,成丛,顶端呈指状丛集。龙爪菇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的优点,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每100g龙爪菇中蛋白质含量为8.4g,富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为7.54g,脂肪含量为0.7g。并且龙爪菇口感脆嫩鲜爽,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社会技术进步、经济综合实力增强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食用菌产业必将走向资源节约型、生态型、高效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龙爪菇培育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龙爪菇设施化、模块化生产模式是实现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龙爪菇培育技术做到精准化。中国专利号201611176524.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龙爪菇的培育方法,其割口后即将菌袋移入棚内进行耳基诱发调控,保持80lx~100lx弱光催芽,培育出的龙爪菇为红褐色或褐色,质地较松软,口感欠脆爽,一潮产量约为140g。故目前龙爪菇培育环节中的催芽技术存在着产量低、美观度较差、口感欠脆爽等问题,同时现有的龙爪菇仍沿用传统的“×”字口或“O”孔割口方式,导致出芽不均匀、朵型小而不完整、采收耗工大、采后芽孔处理耗工大的问题。针对催芽环节存在的技术瓶颈,亟待进行催芽技术优化与创新研究,为龙爪菇优质高效、设施化、模块化生产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爪菇催芽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龙爪菇催芽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割口:菌筒内菌丝走满袋后,进行割口并移入菇棚;
步骤2:覆盖黑膜:以割口当天为割口第1天,于割口第1~9天的任意一天对菌筒覆盖黑膜;
步骤3:出芽管理:在覆盖黑膜后对菌筒进行封闭式全避光出芽管理,直至形成分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割口的形状为顺着菌筒长度方向割短“︱”字口,割口长度2.5 cm~3.0cm,深度0.8 cm~1cm,宽度0.8 mm~1mm。
进一步地,每筒菌筒内的割口数量为12个。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出芽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3.1原基形成期:控制黑膜内温度18℃~28℃,湿度95%~99%,二氧化碳浓度8000ppm~10000ppm的条件下培育5~8天,至原基形成并明显凸起;
3.2原基膨大期:原基形成期后进入原基膨大期,控制黑膜内温度18℃~28℃,湿度99%,二氧化碳浓度10000ppm~15000ppm的条件下培育4~5天,至基块宽度和高度增大,原基表面出现凹凸,原基膨大期结束;
3.3分支形成期:控制黑膜内温度20℃~27℃,湿度99%,二氧化碳浓度15000ppm~20000ppm的条件下培育8~9天,在原基块上出现许多小支体,在小支体上再增生出小支体,形成爪形芽体,至此,完成分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于割口第1~5天中任意一天覆盖黑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于割口第2~3天中任意一天覆盖黑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1原基形成期内隔天喷一次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巫仁高;顺昌县仁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巫仁高;顺昌县仁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2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浓度浆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