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培土抑瘤饮、其制备方法及在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0660.5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1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士高;朱万鸿;朱呈瞻;朱婷婷;朱德友;张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洁 |
地址: | 26104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土 抑瘤饮 制备 方法 诱导 胃癌 细胞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培土抑瘤饮、其制备方法及在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应用,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该培土抑瘤饮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黑附子3‑15g、清半夏2‑10g、生姜2‑10g、灵芝2‑10g、西洋参1‑5g、黄芪3‑15g、蒲公英3‑15g。本发明提出的培土抑瘤饮可治疗寒热阴阳各种体质各证型的胃腑癥坚积聚肿瘤疾病,通过对体外细胞实验研究表明,该培土抑瘤饮能够通过IL‑17信号通路抑制胃癌MKN‑45细胞和MKN‑74细胞的生长,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培土抑瘤饮、其制备方法及在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在亚洲,胃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在中国,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胃癌成为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手术和化疗一直是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多数胃癌患者初诊时就已经为局部进展期及晚期由于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因此胃癌的预后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虽然新辅助化疗也已经逐渐成为标准治疗模式的一部分,但随着肿瘤的发展,多药耐药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差。而中药中的一些有益成分具有较缓和且能辅助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功效,进而起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常作为肿瘤治疗的辅助手段。
由于中晚期的胃癌患者中手术治疗已无实际效果,且仍需要长期系统的辅助治疗,因此为了延长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放疗和靶向耐药治疗的同时,可以采用中药辅助治疗。因此,采用中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药物耐受及不能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越来越被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所重视。
中药作为一种天然的资源,在美国和欧洲国家,已作为一种替代或补充疗法。同时,在亚洲国家,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并作为一种有效和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中国已经被广泛的收集、记录和使用。相关研究表明,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在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小,这将成为中药应用于肿瘤领域的治疗手段。同时,在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下,在治疗癌症等难治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结合临床研究以及相关药理分析,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进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中药配方将具有显著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土抑瘤饮、其制备方法及在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应用,该培土抑瘤饮可治疗寒热阴阳各种体质各证型的胃腑癥坚积聚肿瘤疾病,并且能够通过IL-17信号通路抑制胃癌MKN-45细胞和MKN-74细胞的生长,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土抑瘤饮,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黑附子3-15g、清半夏2-10g、生姜2-10g、灵芝2-10g、西洋参1-5g、黄芪3-15g、蒲公英3-15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培土抑瘤饮在制备通过IL-17信号通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所述胃癌细胞为MKN-45细胞和MKN-74细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培土抑瘤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料组分加6-8倍水充分浸泡,加热至沸腾后,文火煎煮1.5h-2h,过滤,取2倍原料组分的煎煮液,于60-65℃减压浓缩至所需浓度,得到培土抑瘤饮。
作为优选,所述培土抑瘤饮结合剂型工艺及医用辅料要求的不同通过配入适量医用辅料即可制成医药上可接受的任何剂型。
作为优选,所述剂型选自颗粒剂、膏滋剂、滴丸剂、口服液中的任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市中医院,未经潍坊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0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