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淤泥质土载体桩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69741.3 | 申请日: | 202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1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林泽彬;林宏彬;陈敏达;刘思凡;林浩滨;谭定鹏;郑少烈;林钊坚;黄贤涛;蒙建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康润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2300 广东省韶关市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载体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淤泥质土载体桩施工方法,涉及载体桩施工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载体桩桩机就位,调直护筒使护筒与桩位中心对齐;S2、先于地表上填入速凝水泥拌合物,等待速凝水泥拌合物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通过重锤向下锤击至一定距离,上提重锤至地表以上,然后于桩孔底壁填入速凝水泥拌合物,重复本步骤直至锤击至设计标高;S3、下放钢护筒至桩底;S4、提升重锤至地表以上,进行填料,并使重锤做自由落体,夯击填充料;S5、测量三击贯入度;S6、按照步骤S4的方式夯填干性混凝土;S7、下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后,拔出护筒。本申请具有使得冲孔过程中淤泥不易涌入桩体,保证了最终的成桩质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体桩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淤泥质土载体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载体桩就是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构成的桩,载体通常包括混凝土、夯实填充料、挤密土体三部分。
相关技术中,载体桩施工时,选择下部层位稳定、土性较好的土层作为被加固土层,载体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载体,载体通过反复填入建筑垃圾再以3.5吨重锤提升6米进行自由落体夯实,通过三击贯入度等指标控制密实度,随后再夯填一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从而由内向外形成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料和挤密土体形成的载体,使桩端土体得到最优的密实,将上部荷载有效传递给下面的持力土层,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实际施工过程中,载体桩穿越淤泥层时,由于在冲孔过程中淤泥不断涌入桩体,影响最终的成桩质量,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使得冲孔过程中淤泥不易涌入桩体,本申请提供一种淤泥质土载体桩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淤泥质土载体桩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淤泥质土载体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载体桩桩机就位,调直护筒使护筒与桩位中心对齐;
S2、先于地表上填入速凝水泥拌合物,等待速凝水泥拌合物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通过重锤向下锤击至一定距离,上提重锤至地表以上,然后于桩孔底壁填入速凝水泥拌合物,重复本步骤直至锤击至设计标高;
S3、下放钢护筒至桩底;
S4、提升重锤至地表以上,进行填料,并使重锤做自由落体,夯击填充料;
S5、测量三击贯入度;
S6、按照步骤S4的方式夯填干性混凝土;
S7、下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后,拔出护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在地表上预先填入了速凝水泥拌合物,速凝水泥拌合物的凝固时间较短,等待一段时间后,淤泥质土在速凝水泥拌合物的作用下强度得到了增强,待淤泥质土的强度增强后,再进行冲孔,使得冲孔过程中淤泥不易涌入桩体,保证了最终的成桩质量;另外,于表面上填入速凝水泥拌合物时,速凝水泥拌合物与淤泥质土体的混合深度有限,因此采用先填入速凝水泥拌合物,再通过重锤向下锤击一定距离,然后再于桩孔填入速凝水泥拌合物的方式,保证了桩身整体深度范围内的淤泥质土的强度,进一步保证了最终的成桩质量。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重锤第一次向下锤击一定距离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提起重锤;
S2.2、下放喷涂装置至桩孔中,通过喷涂装置对该段桩孔的孔壁进行速凝水泥拌合物的涂抹;
S2.3、涂抹完成后,上提喷涂装置,等待速凝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重锤向下锤击至一定距离;
重复步骤S2.1、S2.2和S2.3直至桩孔达到设计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康润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康润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97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门及其外切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宽电压主动均衡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