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铣刀退火装置及其退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69582.7 | 申请日: | 202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4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邓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彩霞 |
| 主分类号: | C21D9/22 | 分类号: | C21D9/22;C21D1/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铣刀 退火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铣刀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铣刀退火装置及其退火方法,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轴之间均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该自动化铣刀退火装置及其退火方法,通过在箱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传动轴,并在传动轴等角度固定有固定杆以及在固定杆之间固定有安装板,当需要对铣刀进行加热时可通过将铣刀放置在安装板的中部并开启电机,此时电机即可带动传动轴的转动进而带动安装板的旋转,此时位于安装板底端安装槽内部的加热管即可对铣刀进行均匀加热,避免铣刀其他部位出现温度不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铣刀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铣刀退火装置及其退火方法。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降低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而且新材料的退火目的也与传统金属退火存在异同。
现有技术中的在对铣刀进行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退火工艺来加强铣刀的结构强度并降低材料的内应力,在进行使用时需要将铣刀放入加热炉的内部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持后进行冷却,但这种加热炉在使用时由于一般都是采用电阻丝进行加热的,而电阻丝一般位于炉体的内部且位置普遍是固定不变的,而铣刀放入炉体的内部时电阻丝可对铣刀进行加热,而加热过程中由于炉体内部的温度不同会导致铣刀各个部位加热不均,造成铣刀品质的下降。
同时,由于铣刀需要放置在炉体的内部进行加热,而加热时需要采用置物板进行承载,而使用置物板在对铣刀进行承载时就会导致被承载的那一面与未承载的一面温度不同,长期对其进行加热就会导致被承载的那一面的温度远低于另一面的温度,对退火结果容易造成影响。
由于,铣刀采用不完全退火功能工艺其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并保持随后进行冷却,现有装置在对其进行冷却时一般采用自然冷却或是使用风扇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较差同时冷却速度较慢,进而造成铣刀加工工作效率的变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铣刀退火装置及其退火方法,具备避免铣刀其他部位出现温度不均、可避免铣刀正反两面温度、可快速冷却不同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铣刀退火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轴之间均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位于箱体内部的加热管,两个传动轴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部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冷凝管。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冷却箱底端的四角位置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正面设有箱门,所述箱门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合页,所述合页的另一端与箱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通过合页与箱门活动连接,所述箱门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箱体的一侧与一侧的传动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数量共为四个,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限位槽内部的限位弹簧,两个所述限位块相对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彩霞,未经邓彩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95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