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彝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9454.2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8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罗凡;张翔;黄苹;李兰英;李贤波;罗晟;甘勇;叶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方法 及其 产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彝茶加工方法及其产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黑茶、红茶和黄茶混合或分别进行湿热处理2)发酵3)干燥4)做形。本方法制得的彝茶将不同颜色的茶叶与彝族的诺苏图案结合起来,形成红、黑、黄三种颜色茶叶组合成诺苏图案,使彝族文化和茶文化产品完美结合起来,保留了黄茶中较高的游离氨基酸和儿茶素,既具有黑茶易于存放、越陈越香的特点,又具有红茶可溶性糖含量高滋味甜醇的特点,产品性温,口感柔和,是一个具有鲜明彝族文化特色的茶叶创新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彝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目前已知道的情况,地球上的茶树植物,已有六、七万年以上的历史,而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也在四、五千年前左右。中国是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是“茶的故乡”。我国的云、贵、川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这里的野生茶树,具有最原始的特征和特性。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自古至今分布最广的土著民族之一,也是最早发现、制作和饮用茶的民族之一。彝族称茶为“拉”,茶叶为“拉觉”,茶水为“拉依”。据四川凉山彝文《茶经》记载:“彝人社会初始,已在锅中烤制茶叶,女里时代煮茶茶气飘香,社社时代始用茶水敬献诸神”。这里所说的“女里”和“社社”,指的上古时代,在世间经过混沌时期之后,首先出现的两个时代,相当于母亲氏族社会时期,这说明彝族发现、制作茶的历史已相当悠久。而千百年来,彝人总是把茶放在酒肉之先,形成了“一茶二酒三肉”的独特饮食文化。
现述的彝茶多指彝族的饮茶方式即烤茶,饮用时先选用一个拳头大小的陶罐,将茶罐在火塘上烤热,然后放入适量绿茶焙烤,边烤边翻动茶罐,使茶叶受热均匀,不被烤焦;等茶叶色泽转黄并发出缕缕香气时,冲入八分热水令其沸腾两三分钟,即可将茶汤冲入预先准备好,放置有盐、炒米、核桃仁、芝麻等佐料的茶碗中,与各种作料混合食用,而彝茶至今并未作为一种茶叶产品在市面流通,更未有相应的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彝茶的加工方法,以满足彝族人民、部分有特殊饮食习惯饮食文化地区人民及爱茶人士的需要,本发明的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彝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湿热处理:取混合茶叶通入蒸汽至茶叶含水量为35wt%~45wt%,得到湿热混合茶叶;或取黑茶、红茶和黄茶分别通入蒸汽,至茶叶含水量为35wt%~45wt%,得到湿热黑茶、湿热红茶和湿热黄茶;
2)发酵:将步骤1)所得物料在温度为35~45℃,湿度为60%~90%的条件下发酵18~36h,得到发酵混合茶叶或发酵黑茶、发酵红茶和发酵黄茶;
3)干燥:将步骤2)所得物料在60~80℃的温度下干燥0.5~1.2h,至含水量为7wt%~11wt%,得到干燥混合茶叶或干燥黑茶、干燥红茶和干燥黄茶;
4)做形:将步骤3)所得干燥混合茶叶通入蒸汽,再压制成成品茶叶的固定形状,然后干燥至含水量为6~8wt%;
或将步骤3)中干燥黑茶、干燥红茶和干燥黄茶分层堆叠后通入蒸汽,再压制成诺苏图案,然后干燥至含水量为6~8wt%;
或将步骤3)中干燥黑茶、干燥红茶和干燥黄茶分别先通蒸汽,然后按照诺苏图案分层堆叠后压制成固定形状,再干燥至含水量为6~8wt%。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混合茶叶包括黑茶20~60份、红茶10~50份和黄茶10~50份,按重量份计,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黑茶20~60份、所述红茶10~50份和所述黄茶10~50份,按重量份计。
进一步的,所述黑茶选自茶树鲜叶的一芽3~6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并按照黑茶加工工艺制作成的黑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94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