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多类型器件的JTAG连接系统和服务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69344.6 | 申请日: | 202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2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占魁;韩威;薛广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宋薇薇;李红萧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类型 器件 jtag 连接 系统 服务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持多类型器件的JTAG连接系统和服务器,系统包括:JTAG连接器,JTAG连接器配置为经由JTAG信号线连接到烧录器;若干开关器件,每个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分别连接到JTAG连接器的预设引脚中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到JTAG连接器的数据输入端;若干待操作器件,相同类型的待操作器件串联连接,每种相同类型的待操作器件中的第一个的数据输入端连接到开关器件中的一个的输出端,所有待操作器件的信号引脚连接到JTAG连接器上的对应引脚,其中,开关器件配置为根据连接到JTAG连接器的烧录器的类型不同将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导通或断开。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减少JTAG连接器的数量,降低了物料成本,减小了PCB设计难度,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领域涉及计算机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持多类型器件的JTAG连接系统和服务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以太网技术飞速发展,新的应用及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数据中心的规模不断膨胀,对数据中心交换机的带宽及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交换机PCB板卡单位面积的布线密度越来越高。这样导致布线的难度越来越大,有时局部布线密度增大会成为整板布局的瓶颈。
JTAG是一种标准协议,主要用于电路的边界扫描测试和可编程芯片的在线系统编程。现在多数的高级器件都支持JTAG协议,如ARM、DSP、FPGA、CPLD、交换芯片器件等。标准的JTAG接口是4线:TMS、TCK、TDI、TDO,分别为模式选择、时钟、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线。
在交换机设计中JTAG有着广泛的应用:1、每个板卡上都有多个逻辑器件CPLD/FPGA作为上下电控制及端口管理,在板卡调试过程中JTAG编程是必须的一种器件编程方式,2、交换芯片是交换机中最重要的器件之一,边界扫描是可选的一种交换芯片测试方式。
虽然JTAG支持多个器件通过JTAG接口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JTAG链,从而实现对各个器件分别编程或者调试。但不同厂家的编程器不一样,这就需要每种器件留一个JTAG接口。使用多个JTAG连接器带来了很多弊端:1、增加了直接物料成本,2、增大了布局布线的压力,可能需要增加PCB层数或者增大PCB面积来解决,3、多种连接器如果使用不同的物料,不方便物料管理,也增大了采购的难度。如果使用相同的物料调试时又会出现不易查找和区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持多类型器件的JTAG连接系统,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少JTAG连接器的数量,降低了物料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PCB布局布线压力,减小了PCB设计难度,降低了人力成本,调试及测试时无需区分连接器类型,增大了调试及测试的便利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持多类型器件的JTAG连接系统,包括:
JTAG连接器,JTAG连接器配置为经由JTAG信号线连接到烧录器;
若干开关器件,每个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分别连接到JTAG连接器的预设引脚中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到JTAG连接器的数据输入端;
若干待操作器件,相同类型的待操作器件串联连接,每种相同类型的待操作器件中的第一个的数据输入端连接到开关器件中的一个的输出端,所有待操作器件的信号引脚连接到JTAG连接器上的对应引脚,
其中,开关器件配置为根据连接到JTAG连接器的烧录器的类型不同将开关器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导通或断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JTAG连接器还配置为将第一至第四引脚分别设定为TCK引脚、TMS引脚、TDI引脚和TDO引脚,预设引脚包括第一至第四预设引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开关器件包括第一至第四开关器件,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一预设引脚,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二预设引脚,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三预设引脚,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到第四预设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93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