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VC gel的驱动黏附一体化柔性抓取装置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68961.4 | 申请日: | 202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1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何青松;于敏;赵泽芳;张昊;田成博;陆吉;潘辉;孙正;胡润淇;刘小芳;仲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15/00;B25J15/12;B29C39/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vc gel 驱动 黏附 一体化 柔性 抓取 装置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制备带有黏附阵列的PVC gel驱动部的方法,所述带有黏附阵列的PVC gel驱动部用于驱动黏附一体化柔性抓取装置,所述驱动黏附一体化柔性抓取装置包括抓取部(1)、上盖体(2)和下底座(3);所述抓取部(1)夹装于上盖体(2)和下底座(3)之间,沿上盖体(2)边缘均匀分布,并设有若干段伸出端;所述抓取部(1)主体为PVC gel驱动部(6),边缘伸出端下表面包括一层黏附阵列(5);所述上盖体(2)下表面与PVC gel驱动部(6)对应位置铺设有上部电极(10),所述下底座(3)与PVC gel驱动部(6)对应位置铺设有下部电极(4),所述上部电极(10)和下部电极(4)由导线连接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带有黏附阵列的PVCgel驱动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备黏附阵列;
以15:1.75:1的质量比称取四氢呋喃、已二酸二丁酯和PVC粉末,将四氢呋喃和已二酸二丁酯放入锥形瓶内充分搅拌后加入PVC粉末,搅拌36~48h后倒入放有硅片的模具中,进行抽真空处理,随后在60~64℃下固化,获得带有圆柱形微柱的黏附阵列;
步骤S2、制备PVC gel驱动材料溶液;
以15:9:1的质量比称取四氢呋喃、已二酸二丁酯和PVC粉末,将四氢呋喃和已二酸二丁酯放入锥形瓶内充分搅拌后加入PVC粉末,搅拌36~48h后取出;
步骤S3、获取带有黏附阵列的PVC gel驱动部;
取出所述带有圆柱形微柱的黏附阵列,将带有硅片的部分保留,在硅片上方倒入PVCgel驱动材料溶液,在室温下固化36~48h;对固化好的PVC gel复合材料进行裁剪,获得带有黏附阵列的PVC gel驱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带有黏附阵列的PVC gel驱动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3)包括位于中心的微孔道(12)和“米”字型凹槽(13);所述微孔道(12)设置为4组,用于铺设与下部电极(4)连接的导线;所述凹槽(13)用于放置各段PVC gel驱动部(6),下部电极(4)位于凹槽(13)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带有黏附阵列的PVC gel驱动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VC gel驱动部(6)厚度为0.5mm~1mm,所述黏附阵列(5)表面为圆柱形微柱,圆柱形微柱直径为10μm~200μm,圆柱形微柱高度为10μm~400μm;所述凹槽(13)深度为1mm,宽度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带有黏附阵列的PVC gel驱动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2)顶端通过连接微柱(9)与法兰盘壳体(7)相连;所述法兰盘壳体(7)内侧设有用于和上部机械臂末端配合的卡紧扣(8);所述上盖体(2)顶端还设有用于伸出导线的通孔(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备带有黏附阵列的PVC gel驱动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2)、连接微柱(9)和法兰盘壳体(7)采用绝缘光固化材料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制造;所述下底座(3)采用绝缘光固化材料由3D打印制作;所述上盖体(2)和下底座(3)之间通过胶粘剂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89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