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油热能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5091.5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7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全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晟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4 | 分类号: | C21D1/64;C21D9/00;F27D17/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油 热能 回收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油热能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后清洗池、第一喷管和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的进口端连接有第一高温淬火油管,第一散热片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低温淬火油管,第一喷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喷水孔,第一喷水孔朝向第一散热片,第一高温淬火油管上连接有油泵,油泵的用于将淬火池中的淬火油抽向第一高温淬火油管,第一低温淬火油管的出油口通向淬火池,第一喷管喷在第一散热片上的水能够流向第一后清洗池;热水流到第一后清洗池内,工件在淬火前或退火后经过第一后清洗池,热水能够快速使工件表面的油渍或附着物与工件分离,提升清洁效率和清洁效果,低温油从第一低温淬火油管流回到淬火池,降低淬火池内淬火油的油温,提升淬火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油热能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螺栓、螺母等紧固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淬火和退火工艺,为了提高淬火和退火效率,通常使用传送穿过淬火炉和退火炉,淬火炉中设有加热器和淬火液(水或油),将工件摆放在传送带上,工件随传送带经过淬火炉时,先经过加热,然后进入完成淬火,淬火结束后再随着传送带经过退火炉完成退火。
淬火前和退火后需要对工件进行清洗,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清洗池,工件在淬火前和退火后温度较高,随着传送带经过清洗池时,清洗池中的水吸热并部分蒸发,热量无法再次利用,并且工件在淬火时,淬火液吸收的热量也无法被再次利用。
淬火过程中使用的淬火油与高温工件接触温度升高变成高温淬火油,高温淬火油会影响淬火效果,因此需要加装降温装置,而现有技术中的降温通常采用风扇吹风降温,热油的热能散失到空气中无法被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油热能回收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风扇对热油吹风降温,热油的热能散失到空气中无法被充分利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油热能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后清洗池、第一喷管和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的进口端连接有第一高温淬火油管,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低温淬火油管,所述第一喷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喷水孔,所述第一喷水孔朝向所述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高温淬火油管上连接有油泵,所述油泵的用于将淬火池中的淬火油抽向所述第一高温淬火油管,所述第一低温淬火油管的出油口通向所述淬火池,所述第一喷管喷在所述第一散热片上的水能够流向所述第一后清洗池。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片位于所述第一后清洗池的正上方。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喷管横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正上方。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喷管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平行,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的同一端设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管以及所述第二支管连通,所述第一支管远离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喷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另一个端口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与水箱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用于将所述水箱中的水泵入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
一些实施方式中,热油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后清洗池、第二喷管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的进口端连接有第二高温淬火油管,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低温淬火油管,所述第二喷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喷水孔,所述第二喷水孔朝向所述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低温淬火油管的出油口通向所述淬火池,所述第一高温淬火油管与所述第二高温淬火油管连通,所述第二喷管喷在所述第二散热片上的水能够流向所述第一后清洗池。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片位于所述第二后清洗池的正上方。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喷管横置于所述第二散热片的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晟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晟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50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