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P-BPSK的双频段相位编码信号产生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4675.0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1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淑娜;怀宇继;池灏;杨波;李齐良;曾然;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H04B10/556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dp bpsk 双频 相位 编码 信号 产生 方法 系统 | ||
1.基于DP-BPSK的双频段相位编码信号产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LD光源(1)、DP-BPSK调制器、码型信号发生器(6)、第一射频信号发生器(7)、第二射频信号发生器(8)、光电探测器(9);所述的DP-BPSK调制器包括第一DD-MZM(2)、第二DD-MZM(3)、90°偏振旋转器(4)、偏振合束器(5);LD光源(1)通过光纤与第一DD-MZM(2)、第二DD-MZM(3)相连;第一DD-MZM(2)与偏振合束器(5)相连,第二DD-MZM(3)通过90°偏振旋转器(4)与偏振合束器(5)相连,偏振合束器(5)与光电探测器(9)相连;码型信号发生器(6)产生的两路信号分别与第一DD-MZM(2)的一个射频口、第二DD-MZM(3)的一个射频口相连;第一射频信号发生器(7)与第一DD-MZM(2)的另一个射频口相连,第二射频信号发生器(8)与第二DD-MZM(3)的另一个射频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P-BPSK的双频段相位编码信号产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D光源出射的光波表示为:Ein(t)=E0exp(jωct),其中,E0表示为输入光载波的电场幅度,ωc为输入光载波的中心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P-BPSK的双频段相位编码信号产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P-BPSK调制器为一个集成调制器,共有四个射频口,两个直流偏置,两路分别处于正交的偏振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P-BPSK的双频段相位编码信号产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射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射频信号为cos(2πf1t),其中,f1为该射频信号的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DP-BPSK的双频段相位编码信号产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射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射频信号为cos(2πf2t),其中,f2为该射频信号的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P-BPSK的双频段相位编码信号产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码型信号发生器产生两路并行数字信号,两路数字信号的速率一致且为f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P-BPSK的双频段相位编码信号产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经过光电探测器后,调制输出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DP-BPSK的双频段相位编码信号产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P-BPSK调制器内部的第一DD-MZM、第二DD-MZM的直流偏置均偏置在最大传输点,即VDC1=VDC2=0。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系统的双频段相位编码信号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LD光源(1)产生连续光波,经过光纤进入DP-BPSK调制器;
S2.第一射频信号发生器(7)产生的射频信号加载于DP-BPSK调制器内部第一DD-MZM(2)上;
S3.第二射频信号发生器(8)产生的射频信号加载于DP-BPSK调制器内部第二DD-MZM(3)上;
S4.码型信号发生器(6)产生两路数字信号作为输入电压信号分别加载在DP-BPSK调制器的第一DD-MZM(2)、第二DD-MZM(3)上;
S5.通过DP-BPSK调制器内部的偏振合束器(5)将输出的调制信号输入光电探测器(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46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长径比棒状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录波仪用保护箱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