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化市光多源互补的相变蓄热电采暖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2222.4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群力;刘一墨;邢宇昊;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5/02;F24D19/10;F28D20/02;H02S40/38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丹阳 |
地址: | 10262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市光多源 互补 相变 蓄热 采暖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化市光多源互补的相变蓄热电采暖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半封闭长方体;以及智能控制装置、风扇和多个蓄热单元集成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智能控制装置与多个所述蓄热单元和风扇电性连接、用以控制与外部设备通电;该装置将相变蓄热技术与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同时应用与电采暖装置中,配合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系统根据太阳能辐射的情况下智能储存太阳能光伏产生的电能,并根据用户电采暖负荷需求智能切换和使用市政供电;根据用户电采暖热负荷情况智能调控蓄放热,满足室内热舒适性需求,该设备的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化市光多源互补的相变蓄热电采暖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均有采暖需求,而分散式供暖则是主要的供暖方式。电暖气具有电暖器结构简单,灵活性强,设备造价及运行费用较低的特点,是很多地区供暖的最佳选择。
与全世界相比,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以上,年日照时数超过2000h,具有太阳能的良好条件,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电采暖设备电能来源的最佳途径;同时,相变蓄热技术具有蓄热密度大、蓄放热稳定、安全性高等优点,非常利用在适合家用蓄热装置中。相变蓄热技术可以利用电低谷时期的电量为蓄热装置进行蓄热,在用电高峰时期利用储存的热量,从而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
随着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以及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双碳目标,标志着建筑节能在我国已经迈向超低能耗及零能耗时代,对建筑清洁供热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具有蓄热功能的电暖器多依靠显热蓄热来实现,其温度下降速度快,放热功率不稳定,室内热舒适性较低,且严重涉及能量高品低用的问题,不再符合现代建筑的供热理念。
发明内容
该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智能化的交直流一体的市光多源互补的相变蓄热电采暖装置,将相变蓄热技术与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同时应用与电采暖装置中,配合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系统智能的在太阳能充足的情况下储存太阳能光伏产出的电能为电采暖设备提供电能;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蓄电池蓄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低谷价位市电给电采暖设备提供电能,放热的同时在蓄热单元中储存足够的热能在市电价位恢复时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市光多源互补的相变蓄热电采暖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为半封闭长方体;以及集成在所述箱体内的风扇、智能控制装置和多个蓄热单元;
所述智能控制装置与多个蓄热单元和风扇电性连接,用于控制与外部设备通电;
所述多个所述蓄热单元并排分布在所述箱体内;以及箱体盖板,所述箱体盖板固定在箱体开放的一侧;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孔板、防漏槽、电缆保护罩和轮子,所述孔板固定在所述蓄热单元下方,所述孔板表面装有卡扣,所述卡扣与蓄热单元底部配合使用,用于灵活拆卸或固定所述蓄热单元;
所述孔板下方设有防漏槽,用于防止所述蓄热单元的蓄热材料泄露;
所述电缆保护罩设于所述蓄热单元上方,且套置在加热电缆外侧,用于保护加热电缆;
所述轮子设于所述箱体四角处,用以移动该装置。
进一步的,每个蓄热单元包括:加热芯体,所述加热芯体外侧包裹有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外部环有电热膜,所述电热膜外部环有不锈钢外壳,且所述不锈钢外壳为圆柱体,所述不锈钢外壳上下底面分别固定有盖体;
所述蓄热单元上部盖体中部开有小孔,用于通过加热电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22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闭碱性电解液箱及金属空气燃料电池系统
- 下一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