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蛋白酶抑制剂在制备变应性鼻炎药物中的应用、变应性鼻炎药物及小鼠模型建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1732.X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9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意;张孝文;廖雯静;王义琰;汪晓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1/223 | 分类号: | A61K31/223;A61P11/02;A61P37/08;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1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酶 抑制剂 制备 变应性 鼻炎 药物 中的 应用 小鼠 模型 建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蛋白酶抑制剂在制备变应性鼻炎药物的应用、变应性鼻炎药物及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变应性鼻炎药物包括蛋白酶抑制剂;变应性鼻炎药物的建立方法为:S1、选取小鼠作为治疗实验组,采用免疫原对治疗实验组小鼠给药以致敏;S2、采用免疫原和蛋白酶抑制剂对治疗实验组小鼠给药以激发。本申请通过蛋白酶抑制剂抑制鼻腔组织内泛素化的降解,以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同时该研究实验为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泛素化调控作用以及利用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系统作为变应性鼻炎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的领域,尤其涉及蛋白酶抑制剂在制备变应性鼻炎药物的应用、变应性鼻炎药物及小鼠模型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与变应原接触后,由血清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粘膜慢性炎症疾病。在全球范围,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约为10%-25%,受影响人数约为4亿,并依据我国大规模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国内AR自报患病率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变应性鼻炎(AR)的症状表现为鼻腔分泌物增多、鼻塞、鼻痒、打喷嚏及粘膜充血等,通常也伴有哮喘、鼻窦炎和结膜炎等,这些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构成了巨大影响。
目前,虽然药物治疗已经可以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但是仍然有20%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对治疗反应不敏感。因此,随着变应性鼻炎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对社会的影响增加,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阐明并寻求新的更为有效的诊治技术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蛋白酶抑制剂在制备变应性鼻炎药物的应用、变应性鼻炎药物及小鼠模型建立方法,通过蛋白酶抑制剂抑制鼻腔组织内泛素化的降解,以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同时为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泛素化调控作用以及利用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系统作为变应性鼻炎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之一提供了蛋白酶抑制剂在制备变应性鼻炎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蛋白酶抑制剂为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蛋白酶抑制剂为MG132。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研究发现泛素化广泛参与真核细胞的多种生理过程调控,在变应性鼻炎研究中发现,变应性鼻炎症状的体现和轻重与泛素化降解的高低息息相关,为此,选用蛋白酶抑制剂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的活性,从而抑制鼻腔组织中泛素化的降解,同时保证CLDN1的表达量不降低,从而可以达到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疾病的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变应性鼻炎药物为液体剂,所述变应性鼻炎药物采用鼻腔滴鼻给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腹腔注射的给药方式难以直接有效地作用于鼻黏膜的疾病部位,症状表现具有局限性,将变应性鼻炎药物采用鼻腔滴鼻的给药方式,使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鼻黏膜的疾病部位,针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使小鼠的挠鼻、喷嚏症状减轻,使蛋白酶抑制剂更为有效地缓解变应性鼻炎。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变应性鼻炎药物的用药对象为小鼠时,所述变应性鼻炎药物的用药剂量为0.1mg/kg·d。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之二提供了一种变应性鼻炎药物,包括蛋白酶抑制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之三提供了一种变应性鼻炎药物的小鼠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小鼠作为治疗实验组,采用免疫原对治疗实验组小鼠给药以致敏;
S2、采用免疫原和蛋白酶抑制剂对治疗实验组小鼠给药以激发。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免疫原为OVA,所述蛋白酶抑制剂为MG1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17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